浣溪沙(其二)科斗

灯火阑珊欲晓时。夜游人倦总思归。

更须冰蛹替挼丝。

玉篆古文光灿烂,花垂零露影参差。

月寒烟淡最相宜。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词是王千秋的《浣溪沙·其二》,属于宋代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深夜里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归家的渴望。

“灯火阑珊欲晓时”,描绘了夜色渐淡,灯火在晨曦中的微弱,这是时间的转换点,也是情感的交替点。这里的“阑珊”形容灯火的微弱,不仅写实了夜晚的景象,也烘托出一种期待与寂寞的情绪。

“夜游人倦总思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夜深人静,行走的人都感到疲惫不堪,只想回到温暖的家中。这里的“总思归”充分体现了词人对于家的渴望和对旅行生活的厌倦。

“更须冰蛹替挼丝”,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在夜深人静时,仍需投入到文字创作中去。“冰蛹”形容文笔的清新脱俗,“替挼丝”则是指代笔下的墨香,这里展现了词人的坚守与执着。

“玉篆古文光灿烂”,诗人用“玉篆”比喻自己的作品,具有古典之美,而“古文光灿烂”则形容这作品的光辉夺目,显示出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豪和满意。

“花垂零露影参差”,这一句描绘了一幅花下零露、月光斑驳的景象。“花垂”写的是花朵在夜晚的姿态,“零露影参差”则是对月光下的花影所作的形容,展示了自然界在深夜中依然美丽动人的一面。

“月寒烟淡最相宜”,月色清冷,夜气凛冽,却与这淡淡的烟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夜晚的寂寞、灯火的微弱、文字创作的坚守等元素,展现了诗人深夜里的情感变化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描绘了一幅深邃而美丽的夜景,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与艺术表达。

收录诗词(68)

王千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其一)

殢玉偎香倚翠屏。当年常唤在凝春。

岂知云雨散逡巡。

不止恨伊唯准拟,也先伤我太因循。

而今头过总休论。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白纻衫子

叠雪裁霜越纻匀。美人亲剪称腰身。

暑天宁数越罗春。

两臂轻笼燕玉腻,一胸斜露塞酥温。

不教香汗湿歌尘。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一)焦油

买市宣和预赏时。流苏垂盖宝灯围。

小铛烹玉鼓声随。

金弹玲珑今夕是,鳌山缥缈昔游非。

马行遗老想沾衣。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阴檐雪在。小雨廉纤寒又㬠。莫上危楼。

楼迥空低雁更愁。一杯浊酒。万事世间无不有。

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