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苑树天边雨露匀,群公偷看锦丛新。
眼穿欲折无由折,赏到人间不是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苑树天边雨露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林中的树木在蒙蒙细雨中沐浴着均匀的露水,显得清新滋润。"群公偷看锦丛新",通过"偷看"一词,暗示了这些官员们对美景的欣赏是悄悄进行的,仿佛怕打扰了这份宁静,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园林新绿的喜爱。
"眼穿欲折无由折",诗人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极度渴望,想要亲手折取却又无法如愿,流露出对自然美的深深眷恋。"赏到人间不是春",最后一句揭示了诗人的感慨,虽然眼前的景色如同春天般美丽,但这种美只能在心中欣赏,无法真正拥有,暗含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整首诗以写景抒情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梅尧臣的诗歌风格素朴真挚,这首诗正是其清新自然风格的体现。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深殿有春人到稀,武陵虽说昧当时。
踌躇莫忆人间世,恐至尘中悔却迟。
与公同是洛阳客,今日论年皆作翁。
一见此花知有感,衰颜不似旧时红。
响舌能令百鸟羞,听时丹杏发山邮。
春云不定雨来急,湿翅苍茫高树头。
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溅溅石间乱。
潭静鸟呼人渡时,鸟惊人语来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