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一)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我向北攀登蓟丘远望,寻找古老的轩辕台。
传说中的应龙已经消失无踪,只剩下放牧的马匹在黄尘中游荡。
我还怀念那广成子,他的遗迹隐藏在白云缭绕的山崖边。

注释

北:北方。
登:攀登。
蓟丘:古代地名,位于今北京附近。
望:远望。
古:古代的。
轩辕台:传说中的黄帝祭天之处。
应龙:神话中的龙,象征帝王。
已:已经。
不见:消失。
牧马:放牧的马匹。
空:空荡荡。
黄埃:黄色的尘土。
尚想:仍然怀念。
广成子:道家传说中的仙人。
遗迹:遗留的痕迹。
白云隈:白云环绕的山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蓟丘,遥望传说中的轩辕黄帝的祭坛,感慨万千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英雄遗迹的向往之情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开篇两句,诗人站在蓟门(今河北保定一带)这片古老土地上,仰望着传说中的轩辕黄帝祭天之所——轩辕台。这不仅是一种地理上的探寻,更是对远古文明的追溯和崇拜。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诗人眼中没有了神话中的祥瑞之物应龙,只剩下牧马时扬起的黄尘。这里的“应龙”通常象征着帝王威仪和国家安泰的符号,而今朝只余下空阔的黄土飞扬,显然是对过往辉煌与现实落差的一种表达。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古代仙人——广成子的怀念。诗人通过“白云隈”这一意象,勾勒出一幅仙境图景,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渺远和个人的渺小。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不失深沉,情感真挚而又蕴含哲理。它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收录诗词(129)

陈子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伯玉
  •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生卒年:公元661~公元702

相关古诗词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六)邹衍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四)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二)燕昭王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汉。

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

言从天上落,乃是地仙人。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摧藏多古意,历览备艰辛。

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

青云傥可致,北海忆孙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