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传语春光恰好秾,太秾恐怕恼衰翁。
日华五色无寻处,只在蛛丝来去中。
此诗描绘春天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领悟。首句“传语春光恰好秾”中,“传语”二字传达了一种口耳相传的即视感受,强调了春光的到来是人们共同的话题。“恰好秾”则形容春光既充沛又不过度,恰到好处。
紧接着“太秾恐怕恼衰翁”一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光过盛可能引起的担忧。这里的“衰翁”指的是年迈之人,他们对于过分旺盛的春光可能会感到烦恼,这也反映出诗人对老年生活的细腻体察。
第三句“日华五色无寻处,只在蛛丝来去中”则是全诗的精彩所在。这里的“日华五色”描绘了春天阳光下的五彩斑斓,“无寻处”表明这美丽景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寻找,而是“只在蛛丝来去中”,即在细小的蜘蛛网上反射出来。这种对微观世界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心观察,更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界中每一处角落都可能蕴含美丽景象的深刻认识。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春光和自然之美的精细描写,展示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双鹊营巢浪苦辛,拣条衔折不辞频。
旧条老硬新条韧,却向篱根拾落薪。
勃姑偶下小梅枝,要看渠侬褐锦衣。
柱后藏身教不见,却因不见转惊飞。
淡日微舒又急收,兜罗绵隔紫灯毬。
更将数点无声雨,不湿人衣却湿头。
翡翠惊飞不作行,沙鸥乱下自成双。
一天霞绮沉波底,便是西川濯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