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曲

人逢春来喜,我逢春来悲。

春来春去催人老,百年光阴能几时。

去年当春发如漆,今年逢春鬓若丝。

人逢春到好颜色,我见春来头愈白。

一片飘潇似雪垂,纵有春风清不得。

忆我初年十四五,每到春来强欲舞。

读书一目数行下,醉后传觞不知数。

一朝辞家入京国,正是莺花二三月。

东风满路马蹄轻,挥鞭走遍长安陌。

此时红颜方少年,瀛洲步武如飞仙。

常临螭陛奉清跸,时拂云笺近御筵。

自从衰病困怀抱,一回见春一回老。

趋朝上马要人扶,形态龙钟貌枯槁。

寻常怕雨又悲风,白日看花如雾中。

酒肠不惯易成醉,诗句懒题那得工。

昔何勇锐今如此,始信蹉跎真老矣。

吁嗟天运本自然,寒暑倏忽相推迁。

老?彭祖今安在,瑶池弱水皆虚传。

眼前岂无旷达者,击节和我春来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春来曲》由明代诗人解缙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

开篇“人逢春来喜,我逢春来悲”,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不同心境下对春天的感受。接着,“春来春去催人老,百年光阴能几时”两句,道出了岁月无情,时光匆匆的主题。诗人感叹春去春来,年华易逝,百年光阴转瞬即逝。

“去年当春发如漆,今年逢春鬓若丝”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自己从青丝到白发的变化,寓意着青春不再,岁月沧桑。紧接着,“人逢春到好颜色,我见春来头愈白”进一步强调了春色与人老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深深哀叹。

“一片飘潇似雪垂,纵有春风清不得”则借景抒情,以飘落的白发比作雪花,即使春风再清,也无法挽回岁月的痕迹。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无法挽回的无奈与哀愁。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一朝辞家入京国,正是莺花二三月。东风满路马蹄轻,挥鞭走遍长安陌。”描述了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以及对京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美好记忆逐渐被岁月侵蚀:“此时红颜方少年,瀛洲步武如飞仙。常临螭陛奉清跸,时拂云笺近御筵。”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开始感受到衰老带来的无力感:“自从衰病困怀抱,一回见春一回老。趋朝上马要人扶,形态龙钟貌枯槁。”描述了自己身体的衰弱与精神的疲惫,以及对衰老的无奈接受。

最后,“寻常怕雨又悲风,白日看花如雾中。酒肠不惯易成醉,诗句懒题那得工。”表达了诗人面对风雨、白日美景时的无力感,以及对饮酒赋诗能力的衰退。诗人感慨于自己从前的勇锐如今已成往事,深感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衰老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387)

解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缙绅,、喜易,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 字:大绅
  • 号:春雨
  • 籍贯: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
  • 生卒年:1369年-1415年

相关古诗词

太皇太后挽歌(其一)

妊姒兴周祚,涂山启夏王。

万方仁覆下,奕世壸仪光。

赤子天空吁,元宫地永藏。

哀歌随逝水,河汉绕天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太皇太后挽歌(其二)

翊运符坤厚,承天协睿谋。

星华光帝座,月彩丽神州。

仙驭蟾宫远,祥云凤阙收。

万方俱失恃,挥泪湿清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回京

圣恩宽逐客,万里听归来。

未上凌烟阁,先登望海台。

水翻翠浪拥,地拓碧天开。

目断云飞处,终身愧老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赠东平侯韩勋之云南

青春二十馀,文武竟谁如。

手握千钧鼎,胸蟠万卷书。

誓心依日月,尽力剪夔魖。

称尔封侯贵,云台画匪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