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源

景幽人迹少,惟有此源长。

水接天池绿,花分绣谷香。

僧闲多老大,寺古半荒凉。

却怪寻山客,何由到上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水画卷。诗人朱熹以“昭德源”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小溪的悠长与清澈,以及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生机。

首句“景幽人迹少”,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人烟稀少,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惟有此源长”一句,将视线聚焦于那条蜿蜒流淌的溪流,强调其源远流长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水接天池绿,花分绣谷香”两句,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水色的碧绿与花香的浓郁,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色彩与香气,令人陶醉。这里的“天池”与“绣谷”分别象征着天空之境与锦绣之地,通过“接”与“分”的动词,展现了水与花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

“僧闲多老大,寺古半荒凉”则转向对寺庙的描写,通过“僧闲”与“寺古”两个关键词,勾勒出一幅岁月沉淀、历史痕迹斑驳的画面。老僧的悠闲生活与古寺的沧桑感形成对比,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静谧与深邃,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却怪寻山客,何由到上方”两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探索者的赞叹与好奇。上方,通常指寺庙的最高处或精神的彼岸,这里不仅是对寻山客勇气与决心的肯定,也是对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庐山双剑峰二首(其一)

山神呵护宝云遮,俨若腾空两镆铘。

光彩飞名镇千古,望中肝胆落奸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庐山双剑峰二首(其二)

双剑峰高削玉成,芒寒色淬晓霜清。

脑脂压眼人高卧,谁斩天骄致太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鹤鸣峰

不见山头夜鹤鸣,空遗山下瀑泉声。

野人惆怅空无寐,一曲瑶琴分外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狮子峰

石骨苔衣虽赋形,蹲空独逞忒狰狞。

威尊百兽终何用,宁解当年吼一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