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今年拜少翁,明岁封栾大。

孰谓无神仙,有时见海外。

文成食马肝,五利亦诛死。

孰谓有神仙,禁方举妄耳。

殢骨非仙才,仙才安在哉?

大钧布群物,修短一胚胎。

至人独不朽,不朽非形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咏史》由清代诗人周金然所作,通过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的对比,探讨了“神仙”这一概念的虚幻性以及生命的本质。

首句“今年拜少翁,明岁封栾大”,以古代两位被封为神仙的人物——少翁和栾大作为引子,暗示了人们对“神仙”的追求与崇拜。接着,“孰谓无神仙,有时见海外”提出疑问,指出人们对于神仙的信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与探索。

“文成食马肝,五利亦诛死”引用了汉代方士张角的故事,以及西汉时期的方士公孙卿、李少君等人的例子,说明历史上不乏因追求长生不老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人。这反映了古人对“神仙”概念的盲目迷信与实践的悲剧性结果。

“孰谓有神仙,禁方举妄耳”进一步质疑了“神仙”的存在,认为所谓的禁方(指古代的秘术或法术)不过是徒增妄想与误解。这一句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未知时,往往容易陷入幻想与错误的认知之中。

“殢骨非仙才,仙才安在哉?”提出了一个反问,指出真正的“仙才”并不存在于肉体的束缚中,而是存在于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层面。这表明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即生命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肉体的永生,而是在于精神的永恒与超越。

“大钧布群物,修短一胚胎”则运用自然界的规律来比喻生命的长度与广度,指出生命的形态与寿命是由自然法则决定的,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至人独不朽,不朽非形骸”总结了主题,强调了“至人”(道德高尚、智慧超凡的人)的生命不朽,并非指肉体的永存,而是指其精神、智慧与道德品质的传承与永恒。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即真正的不朽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美好品德的坚守。

综上所述,《咏史》通过对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的反思,探讨了“神仙”概念的虚幻性,以及生命本质与价值的深层含义,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生命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收录诗词(10)

周金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轩遣兴

顾此明月下,慨然思古人。

古人不得见,世远久失真。

独留诗书在,千载如有神。

诵读思尚友,风期遥可亲。

毋为守章句,兀兀徒苦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简郑山启

闭关屏人事,悠然习琴书。

春色从天来,梅花发庭除。

眷言同心友,音尘一何疏。

道里岂云远,咫尺东西居。

日暮方停云,好风吹敝庐。

中庭望明月,伫立空踟蹰。

形式: 古风

采石矶

李白昔醉酒,曾游采石矶。

矶流一何急,弄月不知归。

山树色犹古,江涛声未稀。

我来怀胜迹,怊怅对清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寄家信

落日苍然远,浮云天际翔。

潮声何处发,今夜宿江乡。

有客归吴会,封题寄八行。

明朝渡江去,烟水正茫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