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其十)

君子尚大节,又甚恶不情。

鲁连故可人,用意终近名。

千载高夷齐,采薇忘其生。

周公述易象,所以贵幽贞。

去圣虽已远,江左见渊明。

我读饮酒诗,朱弦有遗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君子崇尚高尚的节操,也非常厌恶不真诚的行为。
鲁仲连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他的用心始终接近于追求名声。
千百年来,像夷齐那样高尚的人,为了理想忘却了生死。
周公阐述了易经的道理,是因为他重视隐逸和忠诚的美德。
虽然离圣人的时代已经很遥远,但在江左还能见到像陶渊明那样的人。
我阅读饮酒的诗篇,仿佛还能听到那遗留在朱红色琴弦上的乐声。

注释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尚:崇尚。
大节:高尚节操。
恶:厌恶。
不情:不真诚。
鲁连:鲁仲连,战国时期人物。
故:本来。
可人:可靠的人。
近:接近。
名:名声。
夷齐:伯夷、叔齐,古代的贤人。
采薇:比喻隐居生活。
幽贞:隐逸而忠诚。
去圣:远离圣人时代。
江左:长江下游地区,古代对江南的称呼。
渊明:陶渊明。
饮酒诗:指陶渊明的《饮酒》诗。
朱弦:用朱漆装饰的琴弦。
遗:遗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杂兴十首》之一,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主题,探讨了君子的高尚品质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提到君子崇尚大节,厌恶虚伪,赞扬了鲁仲连(鲁连子)的正直无私,他的行为虽然接近于追求名声,但更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诗人接着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位贤人伯夷和叔齐,他们因坚守气节而采薇度日,忘却生死。周公的《周易》也强调了隐逸和忠诚的重要性,这进一步强化了对幽深贞洁品格的推崇。尽管离古代圣贤已相去甚远,但在江南之地,诗人还能看到像陶渊明那样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

最后,诗人通过阅读饮酒诗,感受到其中弦音犹在,似乎能听到古人那份超脱世俗的遗风。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传统美德的敬仰。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其三)

圣人固多能,艺乃以不试。

嗟予少贫贱,日月成坐弃。

矧今耄已及,甘食而美睡。

道衰朋友散,斯文凛将坠。

闭户辄竟日,孰与讲仁智。

厌厌生意尽,何暇议李志。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杂言示子聿

福莫大于不材之木,祸莫惨于自跃之金。

鹤生于野兮何有于轩,桐爨则已兮岂慕为琴。

古今共戒玉自献,卷舒要似云无心。

庐室但取蔽风雨,衣食过足岂所钦。

我今馀年忽八十,归耕幸得安山林。

逢人虽叹种种发,入塾尚忆青青衿。

吾儿殆可守孤学,相与竭力穷幽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杂咏四首(其二)

得过一日且一日,安知今吾非故吾。

袖手明窗读周易,不辜香饭一斋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杂咏十首(其七)

家圃菜肥忘肉食,村场酒美胜官壶。

终年醉饱无忧责,莫怪愚公老不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