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从校书得太玄今又得蜀本欧阳文

本朝二百年,古文盛欧阳。

平生几讨论,皓首诵山房。

谁知落宦网,不暇相携将。

旦旦药市游,夜夜隘巷藏。

黄沙扑几席,细尘污衣裳。

欲从人乞之,嗫嚅但徬徨。

珍重李校书,爱我穷词章。

假借复取赠,转觉厚意长。

聊穷述作心,轲愈参翱翔。

向来太玄经,遗我喜若狂。

昼夜测中养,至今迷三方。

二书或有尽,盛德胡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近从校书得太玄今又得蜀本欧阳文》。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艰辛与喜悦,以及对好友李校书深厚情谊的感激。

首句“本朝二百年,古文盛欧阳”点明了诗的主题背景,即宋代古文的繁荣,特别是欧阳修的贡献。接着“平生几讨论,皓首诵山房”描绘了作者一生致力于学术讨论,直至老年仍沉浸在书房中学习的情景。

“谁知落宦网,不暇相携将”表达了作者在官场束缚下,无法与好友一同探讨学问的遗憾。“旦旦药市游,夜夜隘巷藏”则展现了作者为了获取资料,不惜日夜奔波于药市和狭窄巷道的场景。

“黄沙扑几席,细尘污衣裳”生动地刻画了研究环境的艰苦,而“欲从人乞之,嗫嚅但徬徨”则反映了作者在获取资料时的艰难与犹豫。

“珍重李校书,爱我穷词章”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李校书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方对自己学术作品的喜爱。“假借复取赠,转觉厚意长”则说明了李校书不仅慷慨借书,还赠送书籍,这份情谊让作者深感温暖。

最后,“聊穷述作心,轲愈参翱翔”表达了作者通过阅读书籍,追求学术探索的心境,如同孔子与庄子般自由飞翔。“向来太玄经,遗我喜若狂”提到得到《太玄经》的喜悦,如同狂喜一般。“昼夜测中养,至今迷三方”描述了作者日夜研读,至今仍沉迷其中。“二书或有尽,盛德胡能忘”则表达了对书籍知识有限的认识,但对先贤的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学术道路上的执着追求、对好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古代经典著作的热爱与敬仰。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僧窗观斯远诸公诗

春风起春雪,山路寒阴阴。

梅花岂不开,立行寻我吟。

同来者谁欤,林泉洁烦襟。

摩挲僧窗题,悠悠故人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晁十哥出旧藏书画

因过竹院酒,共看竹院书。

坐中半北客,南渡百年馀。

叶大栀子肥,橘树正扶疏。

云雷送风雨,微凉入衣裾。

谈谐各锋起,才气色敷腴。

道古不如今,抱德或若愚。

洗盏勿促迫,开襟且须臾。

达人要领会,兴逸奚可辜。

形式: 古风

题赵希远小景

春风吹绿树,占断江头路。

水煖浴鸳鸯,汀沙澹吞吐。

断取置转庵,又作笔下句。

长安红尘中,相对得幽趣。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纪梦

秋深夜自清,扬扬梦初成。

短衣山麓间,羽客争将迎。

同行得佳伴,意气还相倾。

或有设食者,窗几皆虚明。

恍然忽已觉,此身微官萦。

只今閒且散,心胡为未平。

尚复带孥累,徒羡高举轻。

方外多高人,箪瓢思远征。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