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青嶂底,来处一何长。

漱石苔痕滑,侵松鹤梦凉。

泛花穿竹坞,泻月下莲塘。

想得归何处,天涯助渺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溪水在青翠山峰下潺潺流淌,它的源头多么悠长。
流水冲刷石头,留下滑腻的苔藓痕迹,月光洒在松林中,使鹤的梦境也带上几分清凉。
花瓣随水流穿过竹林小径,月光倾泻在莲花塘上。
我想象着这水会流到哪里,它似乎能穿越遥远的天边,显得如此渺茫。

注释

潺潺:形容流水声。
嶂:山峰。
何:多么。
长:长。
漱:冲洗。
苔痕:苔藓痕迹。
侵:浸润。
鹤梦:鹤的梦境。
泛花:花瓣随水漂浮。
穿:穿过。
竹坞:竹林小径。
泻:倾泻。
莲塘:莲花塘。
归:归向。
渺茫:遥远而模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泉图景。开篇"潺潺青嶂底,来处一何长",溪水在青石之下轻轻流过,源头不知其究竟如何漫长,展现了自然界中溪水悠久不息的生命力。

接着"漱石苔痕滑,侵松鹤梦凉",溪水洗刷着石头,苔藓在石上留下痕迹,而这清凉的泉水渗透到松树之中,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清凉如洗的气息,甚至让人联想起仙鹤栖息其间,梦境亦是如此清凉。

"泛花穿竹坞,泻月下莲塘"一句,更显得溪水生动活泼,它在盛开的花朵中流过,在竹林深处形成小小的池塘,并且随着夜幕降临,溪水中映照着明亮的月光,直至流入莲藕丛生的塘内。这里不仅描绘了泉水的美丽,更通过"泛花"、"泻月"等词语传达出一种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想得归何处,天涯助渺茫"表达了诗人面对这如此迷人的山泉景色,不禁生出了游离红尘、归隐山林的心境。"天涯助渺茫"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天地之大,无边无际,而诗人心中的归宿又在何方?这样的抒情,使得整首诗不仅有美丽的景致,更蕴含着深远的情思。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秋夕书事寄友人

信断关河远,相思秋夜深。

砌蛩声咽咽,檐月影沈沈。

未遂青云志,那堪素发侵。

吟馀成不寐,彻曙四邻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夕病中作

卧病当秋夕,悠悠枕上情。

不堪抛月色,无计避虫声。

煎药惟忧涩,停灯又怕明。

晓临清鉴里,应有白髭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日途中

竹林已萧索,客思正如雠。

旧业吴江外,新蝉楚驿头。

遥天疏雨过,列岫乱云收。

今夕谁家宿,孤吟月色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秋日登润州城楼

虚楼一望极封疆,积雨晴来野景长。

水接海门铺远色,稻连京口发秋香。

鸣蝉历历空相续,归鸟翩翩自著行。

吟罢倚栏深有思,清风留我到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