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山作

涉江数百里,历览苦未厌。

饮水过南零,采茶入阳羡。

兹山隐平陆,彩翠扬芳甸。

周峙转绿畴,环流伏昏堑。

近瞩俯长洲,远眺纡吴岘。

灵閟迹多幻,精韬形屡变。

虎踞丘藏金,龙去泉沉剑。

崖坼涧无底,海涌流常溅。

触耳易骇闻,寓目非常见。

且娱耳目玩,孰资有无辨。

改步换丘壑,四时等游宴。

荒台麋鹿上,广石笙歌占。

解佩尽佳人,褰兰多秀彦。

别有幽深处,是为松竹院。

喧寂非一趣,静躁亦殊眷。

战胜貌自肥,道充物固贱。

寄言来游客,兹理可深念。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虎丘山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色的壮丽与变幻莫测。诗中通过“饮水过南零,采茶入阳羡”开篇,引出对山中自然景观的探索之旅,随后详细描绘了山峦的色彩与形态,“彩翠扬芳甸”,“周峙转绿畴”,“环流伏昏堑”,展现出山间四季变换的美丽景象。

接着,诗人通过“近瞩俯长洲,远眺纡吴岘”进一步描绘了山景的广阔与深远,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与传说元素,如“虎踞丘藏金,龙去泉沉剑”,增添了神秘与传奇色彩。山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相互交织,如“崖坼涧无底,海涌流常溅”,“触耳易骇闻,寓目非常见”,不仅展现了山川之美,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与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山中生活的描绘,通过“荒台麋鹿上,广石笙歌占”、“解佩尽佳人,褰兰多秀彦”等诗句,展现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雅致,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最后,诗人以“别有幽深处,是为松竹院”点明了山中隐逸之境的存在,强调了静谧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虎丘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既有对眼前景物的直接感受,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诗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1563)

区大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里滩作

结发事远游,所愿栖名岳。

遇有会心处,便欲终焉托。

挂帆严子濑,鸣舷富春郭。

夙怀高尚踪,始果还山诺。

潭影湛虚明,林光递回薄。

落蕊送归潮,惊湍赴遥壑。

道在想冥鸿,志修岂屈蠖。

濯缨暮流清,巢云归鸟乐。

考槃在南涧,还耕趁东作。

灭迹期天民,遗荣谢人爵。

形式: 古风

登钓台作

黄鹄游太清,燕雀守丘樊。

伟哉严子陵,不屈万乘尊。

为士固有志,何心恋华轩。

还钓坐磐石,返耕入松门。

洗耳颍川水,抗迹首阳原。

身隐名愈高,人去台空存。

茂林息归鸟,峭壁奔断猿。

石激水流响,山晚林木芬。

垂竿千丈碧,使我清心魂。

形式: 古风

子陵祠下再赋一首

吾观严子陵,岂缺经世务。

玄纁三往反,始识洛阳路。

亲劳万乘问,不肯回头顾。

偃仰帝座上,卧起道情愫。

耕钓还越山,永绝弋人慕。

客星耿乾坤,钓台出烟雾。

溪碧澄人心,磴险难予步。

触物赏既多,怀人情亦屡。

寄言台下客,此非问津渡。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泊馀干口

问水识江介,濒湖见兹县。

适越道里尽,入楚众流乱。

汀唱闻渔榜,山烟起樵爨。

浦暗菱荇稀,赭岸霞光绚。

鹤侣冲人起,鱼群惊棹散。

节物客里换,客愁酒中断。

王程未及瓜,乡路已过半。

行役其如何,临流暂觞玩。

江海寄劳人,安土庶无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