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府判秋闱行

秋云黄,日月忙,登选才俊收词章。

操觚搦翰换钟鼎,往往冰炭交中肠。

柯山多士称海内,勇气洗尽古战场。

笑挥笔阵示整暇,洒洒胸中书传香。

此邦昔日龙头客,前后相辉九霄翮。

山川孕秀不乏人,想已津津动颜色。

题舆左岳得儒英,行整速步趋天庭。

金薤琳琅耀光彩,不学砌下寒蛩鸣。

盖世功名人共许,赤手欲搏南山虎。

暂来秋院镇文场,坐使千袍同鼓舞。

我昔贫困如匡衡,邻灯夜照心峥嵘。

区区薄宦亦谩尔,役役尘埃愧此生。

浅学幽深虽未烛,到耳独能辨丝竹。

从今著意听文鸣,会使嘤嘤出幽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学者在秋天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开篇“秋云黄,日月忙”表达了一种紧迫感,秋季是收获的时节,而年华流逝,时间宝贵,学子们都在努力准备着考核,这是一种对知识和才能选拔的急切心情。

接着,“登选才俊收词章。操觚搦翰换钟鼎”指出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要经过层层筛选,他们必须运用自己所学,挥洒文墨,希望能够金榜题名,这些字面上描绘了书卷和笔墨,但实则反映出一场知识与技艺的角逐。

“往往冰炭交中肠。柯山多士称海内”表达了一种考生的复杂情感,既有喜悦又有忧虑,同时也指出了参加考试的人数众多,如同大海一般。这里所说的“柯山”,可能是对考场的比喻。

“勇气洗尽古战场。笑挥笔阵示整暇”则是对那些在科举中取得优异成绩者的赞美,他们如同古代英雄般,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概和从容不迫的态度。

接下来的“洒洒胸中书传香。此邦昔日龙头客”可能是在描绘诗人本身的学问渊博,他的文章如同芬芳之物,流溢出香气,而“此邦昔日龙头客”则是对自己曾经在科举中的辉煌表现的一种自豪。

“前后相辉九霄翮。山川孕秀不乏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才济济的社会环境的肯定,自然景观如同天上的星辰,各具特色,而人才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想已津津动颜色。题舆左岳得儒英”可能是在说诗人在品味古人的文章时,那种津津有味的感觉,如同面对美酒佳肴一般,至于心旷神怡,甚至能感受到颜色的变化。

“行整速步趋天庭。金薤琳琅耀光彩”则是描绘诗人或士子们在科举中的表现,他们步履匆匆赶赴考场,如同星辰般璀璨夺目,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不学砌下寒蛩鸣。盖世功名人共许”是对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的赞扬,他们不会像寒蝉一般空有其表,而是实至名归,获得世人的公认和尊崇。

“赤手欲搏南山虎。暂来秋院镇文场”可能是在比喻诗人或士子们如同勇士般,在科举的战场上展现出无畏的英姿,而“暂来秋院镇文场”则是指他们临时来到秋天的考场,稳坐其中,掌控着文字的江山。

“坐使千袍同鼓舞。我昔贫困如匡衡”则是在反映诗人或士子们过去可能经历过贫穷和困顿,如同古代匡衡一样,但现在他们能够坐在考场上,与众多衣冠文物的士子一同进行文化的盛宴。

“邻灯夜照心峥嵘。区区薄宦亦谩尔”是对过去不顺遂事的一种回忆,尽管灯光在黑夜中照亮了心灵,但仍旧感到自己官宦生涯浅薄,对于曾经的生活有一丝自嘲。

“役役尘埃愧此生。浅学幽深虽未烛”则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去浅薄学识所感受到的懊恼,尽管诗人或士子们在学问上已有所成就,但仍旧感到自己的学识如同未点亮的蜡烛,不足以光照世间。

“到耳独能辨丝竹。从今著意听文鸣”则是在表达一种对音乐和文学的热爱,诗人或士子们能够细致入微地感受和理解这些艺术形式,并且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专注于听取和欣赏这些文化之声。

最后,“会使嘤嘤出幽谷”则是在描绘一种境界,那就是文学的美妙如同溪流般,从深邃的山谷中缓缓流淌出来,给人以清新脱俗的享受。

收录诗词(280)

杜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郑府判韵

万里扶摇整飞翮,自是凌云九霄客。

黄槐白纻秋风高,借君弹压添颜色。

奉檄校文真误推,多才视我蚿与夔。

竭力讵敢辞钝迟,寒芒在上方辉辉。

形式: 古风

和澧州喜雨韵

秋色在何许,浮岚叠翠间。

江清双鸟渡,天阔片云闲。

雅量肩文举,新诗压子山。

更深听远溜,哦咏答溅溅。

形式: 五言律诗

咏芙蓉与菊花

秋光浓欲滴,结束东篱花。

糁糁纷点缀,戢戢相参差。

渊明太好事,言乐酌流霞。

谁云制颓龄,为与霜争华。

映水开芙蓉,丽色如春葩。

谩以拒为名,青女不能加。

持此问渊明,何乃吝齿牙。

门外风如箭,黄落满天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国正丈和章齐物之论扫去轨辙超然形外所进高矣读之敬叹不自揣再用前韵为谢并以求教

钟鼎非徇利,山林非徇名。

古来豪杰士,不待文王兴。

得时舒气燄,宇宙生光精。

失时卷机轴,圭荜韬纬经。

神龙冬亦蛰,蟋蟀秋乃鸣。

饮醇未同醉,啜醨还独醒。

泛观疑自戾,反视不失平。

人言惠与夷,宁知和非清。

膏沃照几室,火传非两灯。

但使本根在,毋誇知力能。

协一虽奥理,不齐本物情。

聊借庄生语,一吐胸中英。

看君鼓天翼,事业扬帝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