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龚诩的《民风绝句寄叶给事(其三)》描绘了一幅贫困乡村的景象。首句“锅无粒粟灶无薪”生动展现了家家户户粮食匮乏,连做饭的基本燃料都没有的困境。接着,“只有松楸可济贫”说明村民们只能依赖松木和楸木来勉强维持生计,这些通常是用来作为棺材的木材,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绝望。
后两句“半卖半烧俱伐尽,可怜流毒到亡人”进一步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大量砍伐这些树木,甚至到了近乎掠夺的地步。这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连死者的尊严也受到侵犯,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揭示了明朝时期民间的贫困与生态危机,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