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多少胭脂,匀成点就。千枝乱、攒红堆绣。
花无长好,更光阴去骤。对景忆良朋,故应招手。
曾记年时,花间把酒。枉淋浪、春衫湿透。
文园今病,问远能来否。却道有,荼蘼牡丹时候。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扩的作品,名为《殢人娇(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对美好事物无常和怀念旧友之情的诗。
诗中的“多少胭脂,匀成点就”,通过描绘胭脂(一种古代化妆品)的使用,暗示了对美丽事物细腻入微的描画,也反映出词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接着“千枝乱、攒红堆绣”则用鲜明的色彩和图案形容春天花开的繁盛景象,表现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情趣。
然而,“花无长好,更光阴去骤”一句,转而表达出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感慨,以及时光易逝、光阴迅速变化的无常。这种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界不可抗力的深刻理解。
“对景忆良朋,故应招手”则是词人面对美好的景致时,不禁想起旧日的好友,想要与他们共享这份美好。紧接着,“曾记年时,花间把酒”一句,通过回忆过去在花丛中饮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
“枉淋浪、春衫湿透”则描绘了一种放纵不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沉醉。然而,“文园今病,问远能来否”一句,转而表达出诗人因病不能亲临美景,只得通过询问远方朋友是否能够来访,以此来慰藉自己的孤独和不幸。
最后,“却道有,荼蘼牡丹时候”则是对友人的邀请给予肯定的回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向往。这一句,也为整个词作画上了一个美好的句点。
不详
祖道东关外,于今已十年。
未知何日是,还向此亭旋。
鸟语云根落,桃花岭上妍。
深惭频作客,乡国眼空悬。
亭亭花一树,乍发小墙东。
碧管描春色,丹锋点化工。
凝窗时染翰,弄影日书空。
莫问龙蛇事,临池兴不穷。
江转荆湖第二州,巴渝东畔楚西头。
山中有佳客,山上月增明。
廊庙心同赤,江湖梦独清。
半庭丛树影,万籁淡秋声。
把手情何极,呼童问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