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河徙》,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黄河改道的罕见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百姓在洪水灾害中的苦难与忧虑。
首句“河徙古纵有,今番实罕遇”点明了黄河改道并非罕见现象,但这次的改道却极为特殊。接着,“白露秋汛过,洪波反盛怒”描述了秋季本应平静的河水,在白露时节突然变得汹涌澎湃,表现出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和强大。
“堤溃致改常,寻思岂无故”表达了对黄河改道原因的思考,暗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接下来,“帑项虽屡支,楗茭匪素具”揭示了政府在应对洪水时的困难与不足,资金虽多次拨出,但防洪设施并未充分准备。
“以此窃馈闻,按核弊尽露”指出在处理洪水问题时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和弊端。面对灾难,人们试图掩盖事实,但真相最终还是暴露出来。诗人感慨“欲盖乃弥彰”,表达了对掩盖错误行为的讽刺。
“小人为已切,遑为斯民虑”揭示了官员们更多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了普通民众的福祉。诗人质问“其心不可问”,表达了对官僚腐败的愤怒。最后,“欧刀讵能恕”表达了对不公义行为的谴责,即使使用暴力也无法宽恕。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河改道带来的灾难,反映了当时社会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和管理上的缺陷。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受灾百姓的同情,也对官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