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妃春睡图

沈香亭前燕来后,三郎鼓中放花柳。

西宫困人春最先,华清溶溶煖如酒。

雪肢欲透红蔷薇,锦裆卸尽流苏帏。

小莲侍拥扶不起,翠被卷作梨云飞。

蟠龙髻重未胜绾,燕钗半落犀梳偃。

晚漏壶中水声远,帘外日斜花影转。

琵琶未受宣唤促,睡重黎腰春正熟。

不知小绷思塞酥,梦中化作衔花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杨贵妃春睡图的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慵懒。首句“沈香亭前燕来后”点出季节更迭,暗示着春意盎然。"三郎鼓中放花柳"中的“三郎”暗指唐玄宗,他在此时纵情享乐,让春色在鼓声中弥漫。

“西宫困人春最先,华清溶溶煖如酒”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华清宫的温暖氛围,如同美酒般醉人。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雪肢欲透红蔷薇”和“锦裆卸尽流苏帏”,描绘了杨妃肌肤娇嫩,身着华丽寝具的情景。

“小莲侍拥扶不起,翠被卷作梨云飞”描绘了侍女们的忙碌和杨妃的慵懒姿态,以及被子如梨花般飘散的场景。诗人继续通过“蟠龙髻重未胜绾,燕钗半落犀梳偃”描绘了杨妃的发饰,显示出她的慵懒与富贵。

“晚漏壶中水声远,帘外日斜花影转”则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时光的流逝。最后两句“琵琶未受宣唤促,睡重黎腰春正熟”以黎腰比喻杨妃的丰满,春意正浓,她沉浸在梦境中,不知外界事。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杨妃春睡图的旖旎与宫廷生活的闲适,同时也寓含了对繁华背后的空虚和无奈的感慨。杨维桢的诗风独特,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926)

杨维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字:廉夫
  • 号:铁崖
  • 籍贯:铁笛道
  • 生卒年:1296—1370

相关古诗词

题并笛图

北溟苍蟠赤有只,何年飞入昭阳里。

王母抱其首,至尊抚其尾,爱之不啻如己子。

时复娇嘶作宫徵,宁王窃弄至尊喜。

一朝踊跃不可收,化作万丈长黄虬。

腾怒□觞昆仑丘,五城欲崩河倒流。

老优方作《霓裳》舞,朔风忽动渔阳鼓。

鼓声殷殷来朝阳,六龙西狩剑阁长。

欢乐极兮成悲伤,马嵬坡下尘土香。

玉奴弦索花奴鼓,阉奴节腔浑奴舞。

阿环自品玉玲珑,御手移游亲按谱。

风生龙爪玉星香,露湿鞍唇金缕长。

莫倚花深人不见,李摹擪笛傍宫墙。

形式: 古风

烛影摇红.九月望后独游北海,步谭篆青九日登高韵

虚度重阳,迟来霜树红如醉。

过塘寒鸭避人行,还借残芦庇。小立石阑自倚。

盼晴空、全消水气。萧寥诗境,便作濠梁,悠然心会。

金粉迷茫,登临怕说先朝事。

谁家哀笛送秋声,摇曳苍波坠。柳外斜阳尚蔽。

乍閒愁、归鸿引起。怪他张翰,诉尽西风,莼鲈长计。

形式:

题钱选画长江万里图

神禹划天堑,横分南北州。

祇今天不限南北,一苇航之如大沟。

洪源发从瞿塘口,崄峡中擘争黄牛。

括汉包湘会沅澧,二妃风浪兼天浮。

青山何罪受秦赭,翠黛依然生远愁。

洞庭微波木叶脱,有客起登黄鹤楼。

老瞒横槊处,酾酒浇江流。

江东数豪杰,乃是孙与周。

东风一信江上发,从此鼎国曹孙刘。

吴南魏北后,倏忽开六朝。

江南龙虎地,山水清相缪。

渡头龙马王气歇,洲边鹦鹉才名留。

新亭风景岂有异,长江不洗诸公羞。

宫中金莲步方晓,后庭玉树声已秋。

何如一杯酒,锦袍仙人月下舟。

解道澄江靓如练,醉呼小谢开青眸。

铁崖散人万里鸥,拙迹今似林中鸠。

不如大贾舶,江山足胜游。

腰缠足跨扬州鹤,楼船不用蓬莱丘。

平生此志苦未酬,眼明万里移沧洲。

乌乎,楚水尾,吴淞头,山河一发瞻神州,孰使我户不出兮囚山囚。

形式: 古风

题月山公九马图手卷为任伯温赋

任公一生多马癖,松雪画马称同时。

已知笔意有独得,天育万骑皆吾师。

房精夜堕池水黑,龙出池中飞霹雳。

图中九马气俱王,都护青骢尤第一。

一马饮水水有声,两马龁草风雨生。

其馀五马尽奇骨,蛮烟洗尽桃花明。

君不见佛郎献马七度洋,朝发流沙夕明光。

任公承旨写神骏,妙笔不数江都王。

任公一化那可复,后生画马空多肉。

此图此马无人看,黄金台高春草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