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庵老人自题像赞

看破芭蕉桂杖子,等闲彻骨露风流。

有时自把龟毛拂,只得虚空笑点头。

形式: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幽默的笔触,展现了独庵老人的个性与生活态度。

首句“看破芭蕉桂杖子”,以“芭蕉”象征世事无常,“桂杖子”比喻高洁的品格,老人仿佛洞察了世间万象,手持象征高尚品质的桂杖,看透了人生的虚幻与本质。这句诗既表达了老人对世事的深刻理解,也暗示了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次句“等闲彻骨露风流”,“等闲”二字体现了老人面对人生的态度,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泰然处之。“彻骨露风流”则描绘了一种洒脱不羁、充满魅力的生活状态,老人在平凡中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和魅力。

第三句“有时自把龟毛拂”,“龟毛”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细微的事物或难以捉摸的思想,老人偶尔会静下心来,细心地拂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影响心灵的杂念。这一行为不仅展示了他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最后一句“只得虚空笑点头”,“虚空”意味着空无一物,但在这里更多地象征着一种超越物质、超越形式的精神境界。老人在面对虚空时,能够发出会心的微笑,并轻轻点头,这不仅是对自我认知的肯定,也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深刻领悟。整个句子充满了禅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在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独庵老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66)

姚广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名天禧。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通阴阳术数。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建文时劝王举兵。为王策划战守机宜。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谥恭靖。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

  • 字:斯道
  • 籍贯:苏州府长洲
  • 生卒年:1335—1418

相关古诗词

次韵香炉峰为思上人

昨夜梦还乡,青山苔磴曲。

缘云陟香炉,萝衣溅寒瀑。

落日叫鼪鼯,遥天飞属玉。

前峰半临湖,老骥渴奔谷。

后崦互绵联,群龙争拱伏。

敷敷风外花,薿薿涧中木。

跻险觉伤神,瞩遐况清目。

咫尺接三山,溟波才一掬。

仙人隔微茫,下士空局躅。

石洞綍阴厓,琳宫亘华屋。

禹穴不可探,金书藏剩馥。

流传失其真,遗音竟谁续。

岩阿得禅栖,见客喜能肃。

名缁嗜烟霞,肺腑在林麓。

雨卧杖生鳞,烟吹铛折足。

清钟咽朝霜,忽觉恨鸣速。

惊起窗欲明,寤言黍方熟。

偶披群公诗,如叶大人卜。

咏之昼忘疲,字字恒三复。

搜枯和斯章,祗搅十年读。

形式: 古风

山泽居为徐端蒙赋

达士不徇俗,翛然列仙臞。

乐天得其趣,且作山泽居。

牵萝北乾下,石田绕吾庐。

渠流引溪渌,既耕亦可渔。

芳辰视庭户,嘉木春已敷。

儿童识所务,争把种树书。

新醅泼瓮盎,邻叟时一呼。

酣歌击瓦缶,夕阳在桑榆。

形式: 古风

送贵草堂之武林千佛讲寺

道公法中龙,高风凛僧史。

当年旧招提,颓落红尘里。

千佛久沉辉,数间犹共峙。

寒灯耿纱笼,雨藓蚀华戺。

传之岂无人,往者竟谁似。

兹焉得良才,扶植将有以。

钱塘十万家,青樾接城市。

善导应往谐,讲花喜新委。

尝闻神宵游,子夜何足齿。

妖术苟内讧,正涂嗟壅底。

鼋鼍浮汴宫,龙马渡江水。

道州复生还,栖迟亦聊尔。

青松入湖滨,焦叶散荆杞。

烟朝见渔樵,月夕来鹿豕。

吾侪遭盛明,恩渥愧无比。

乞身傥东归,幽寻从此始。

形式: 古风

陪独庵禅师清真第茶宴分韵得香字

冬暄无雨雪,始雪乃凝祥。

感时重文会,延赏开华堂。

玉盘出笋簌,金碗流蔗浆。

精羞骇罗列,白战怜清狂。

眷言岁已暮,不乐徒自伤。

出门复投辖,垂帘更焚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