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艾和甫谪戍西宁

荆南偶接故人书,为悉关门近起居。

万里独看营外月,孤身谁念釜中鱼。

辞刘徐庶心元苦,折槛朱云愿不虚。

秦地日听边塞曲,楚歌相和调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此诗《寄艾和甫谪戍西宁》是明代诗人张镗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对友人艾和甫被贬戍边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首联“荆南偶接故人书,为悉关门近起居”,开篇即以“偶接”二字,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偶然性,以及对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诗人通过询问友人的起居情况,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的关心与思念。

颔联“万里独看营外月,孤身谁念釜中鱼”,运用对比手法,将友人远戍边疆的孤独与艰苦生活形象地展现出来。友人在万里之外,只能独自仰望营外的明月,而他的饮食生活却如此简陋,如同釜中之鱼,无人问津。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友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孤独与辛酸。

颈联“辞刘徐庶心元苦,折槛朱云愿不虚”,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同情与理解。刘、徐庶与朱云的故事,分别代表了忠诚与坚守的品质,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坚持正义、不畏艰难的精神的敬佩与共鸣。

尾联“秦地日听边塞曲,楚歌相和调何如”,以边塞曲与楚歌的对比,暗示了友人身处边疆的环境与心境。边塞曲可能充满了战斗与离别的哀愁,而楚歌则更多地承载着思乡之情。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友人情感状态的关心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艾和甫被贬戍边的深切关怀与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忠诚、坚守与思乡之情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

张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在南直指迁郴州余亦谪守广德同发潞河投赠

绣衣使者下兰台,愁说双旌潞水开。

自是圣恩宽逐客,却从谪宦见仙才。

山过衡岳孤帆转,路入潇湘雁影回。

余亦南行赋归去,秋风天末幸追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秋柳

陌上寒烟销柳条,几株残缕况飘飖。

章台旧梦羞蛾黛,绣阁深歌怯舞腰。

驿路秋高忘折赠,灞桥月白怨征轺。

封侯莫遣还相忆,来日东风信未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春雪

乍觉轻寒薄太空,冻云舞絮一宵同。

点穿帘幕浑成雨,飞入园林不待风。

万里江山春寂寞,九重宫阙玉玲珑。

仙郎天下闻高调,一曲谁能和郢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月下听琴

明河澹月挂疏林,此夕张君绿绮琴。

一曲正堪清夜听,几人先动故园心。

寒催兔杵霜前响,静爱龙唇泓下吟。

流水高山意何限,遥遥天路彩云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