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题壁十三韵和杨亦琳

剩水山堂幽事偏,何人高枕媚林泉。

萝封小径云房湿,雨过寒塘石溜溅。

隐隐渔舠藏曲岸,依依篱落带疏烟。

閒搴涧芷纫芳佩,漫捲盘荷当酒船。

阅世休誇双白眼,据梧时弄七朱弦。

潮生桂浦寻鸥席,露滴松坛洒雁笺。

简懒自便丘壑相,迂疏难结后生缘。

荷锄种竹聊医俗,对客衔杯称避贤。

有性久知鸠共拙,无才那得谪如仙。

从抛隙日笼中过,肯借微名颊下传。

燕市敝裘徒落落,梁园飞盖自翩翩。

张仪去国犹存舌,支遁还山不用钱。

未信腐儒生计少,床头剩有古人编。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以山房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

首联“剩水山堂幽事偏,何人高枕媚林泉”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诗人似乎在山堂中静享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高枕而眠,享受着林泉之乐。

颔联“萝封小径云房湿,雨过寒塘石溜溅”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景致,藤蔓覆盖的小径,湿润的云房,以及雨后寒塘中石流溅起的水花,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山林的清幽与生机。

颈联“隐隐渔舠藏曲岸,依依篱落带疏烟”则将视线转向水边,隐约可见的渔船藏匿于曲折的岸边,远处的篱笆上带着淡淡的烟雾,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

尾联“閒搴涧芷纫芳佩,漫捲盘荷当酒船”则展示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他采摘涧中的香草制成佩饰,以盘荷作为饮酒的器具,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融入。

中间部分“阅世休誇双白眼,据梧时弄七朱弦。潮生桂浦寻鸥席,露滴松坛洒雁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他不夸耀自己的智慧,而是选择与自然和谐共处,寻找鸥鹭之席,用露水滋润的纸张书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哲学。

“简懒自便丘壑相,迂疏难结后生缘。荷锄种竹聊医俗,对客衔杯称避贤。”这部分则更深入地揭示了诗人的个性与生活态度,他选择简单、懒散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界的山川相依,不愿与世俗交往,而是通过种植竹子来改变社会风气,对客人则以饮酒为乐,自称为避贤之人,展现出一种独立不羁的精神风貌。

最后,“有性久知鸠共拙,无才那得谪如仙。从抛隙日笼中过,肯借微名颊下传。”诗人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虽有性情却难以施展才华,只能在日常琐事中度过时光,不愿意为了微小的名声而自我束缚,体现了他对自由与真实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山林间的自然美景,更深层次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生活、自然、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得何襄武同陈子明见怀之作次韵辄答

林馆俄惊物候秋,长空渺渺暮云流。

湘帘半捲疏萤度,竹径微曛宿鸟投。

古洞长封烟树暝,碧天凉浸露华收。

张罗户僻无人到,退院僧閒有偈留。

漫以通家怜孔李,何来高咏到元刘。

挥毫逸思盈缃帙,说剑雄心傍蒯缑。

共向驼山誇胜会,应怀旧侣隔芳洲。

当年泛雪曾回棹,何日披云更续游。

湖海才名推倚马,沧江吾道狎眠鸥。

高梧滴露涓涓净,丛竹经霜色色幽。

酒垆岂是河山邈,迟尔相携典敝裘。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次韵答陈子明宿何襄武山斋见怀之作

京洛淄尘满敝貂,惜归芳草怨陵苕。

几人幽谷同歌桂,五见春盘自颂椒。

北去风尘双剑隔,南来信息大江遥。

严城朔吹传哀角,边月乡愁写洞箫。

圭岭自悬松鹤梦,珠江不断往来潮。

畏人小筑称愚谷,带索行歌混野樵。

云树千重犹漠漠,蒹葭一水望迢迢。

素怀知尔情偏剧,彩笔逢人气转骄。

一字宁论堪赤帜,千秋谁共振华镳。

陈郎草檄霜横阵,水部梅花雪映条。

见说驼山誇胜会,肯容借榻避纷嚣。

涧泉带雨疑霏玉,海气蒸霞欲建标。

千里徒悬泛雪棹,重逢尚阻隔江招。

邮筒此日劳缄臆,两地相思对泬漻。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大方伯孙公垂示云钱履之太学以四十自序诗见寄且索和余适有乞休之志依韵咏怀并遗之仍命之世属和因武严韵强成俚言用志祝望之私

流光可似镞离弦,几许丹心剧自怜。

成佛不妨千劫后,匡城须著一鞭先。

勋标麟阁中朝最,文播鸡林外国传。

五岳未游徒有恨,三山曾到讵无缘。

霜清瘴雾宁烦扫,体净贪泉不受湔。

见说麟仪皆在囿,何须龙德必于田。

众生胥溺凭津渡,万古长昏藉炬然。

彩笔昔投登岱赋,珍函今寄咏怀篇。

度恒沙劫方成果,现宰官身亦是禅。

丹衮遄归陪鹭序,沧江无恙附鸥眠。

百川浩矣流宗海,五石谁其炼补天。

漫道还山须及早,槐阶刚是黑头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古意

明镜似妾心,时时照君面。

妾心如有尘,照君君自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