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独君嗟我亦嗟,西风北雪杀南花。
不知月夜魂归处,鹦鹉洲头第几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伤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悲凉心情。开篇“不独君嗟我亦嗟”直接表明了与对方共同的悲伤,而这种悲伤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是个人。
接着,“西风北雪杀南花”则是一幅强烈对比的画面,西风和北雪象征着寒冷与毁灭,南花则代表着温暖与生命。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悲伤的情感,以及某种美好事物被摧毁的无力感。
第三句“不知月夜魂归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之情,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这里的“魂”暗示了一种超越肉体的精神状态,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最后一句“鹦鹉洲头第几家”,则是在询问自己在这漫长的生命旅程中,已经漂泊到了哪一个地方。这里的“鹦鹉洲”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也许象征着诗人心中所向往的理想之地,而“第几家”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无常以及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在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是诗人对生命、美好与毁灭的一种深刻反思。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细吟冯翊使君诗,忆作馀杭太守时。
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反照前山云树明,从君苦道似华清。
试听肠断巴猿叫,早晚骊山有此声。
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
烦君玉指分明语,知是琴心佯不闻。
山阳太守政严明,吏静人安无犬惊。
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