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残僧项黄槁,兀兀度朝昏。
摩指因睡眼,苦寒常闭门。
炉熏柏子香,客来忘所言。
试与之饮酒,亦尽一瓦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孤独的生活状态和日常的简单乐趣。首句“残僧项黄槁”描绘了僧人的形象,他年老体衰,头发和皮肤都已变得枯黄,形象地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接着,“兀兀度朝昏”描述了僧人每日在孤独中度过,从清晨到黄昏,时间仿佛静止,突出了他的寂寞。
“摩指因睡眼,苦寒常闭门”进一步展示了僧人生活的单调与艰苦。他以手指摩挲,可能是为了保持清醒,抵御寒冷,常常紧闭门户,与外界隔绝。这种生活状态虽显孤寂,但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炉熏柏子香,客来忘所言”则描绘了僧人待客时的情景。即使是在简陋的生活中,僧人也懂得用香炉点燃柏子,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清雅的氛围。当客人来访时,他甚至忘记了要说的话,可见他对客人的尊重与热情。
最后,“试与之饮酒,亦尽一瓦盆”表达了僧人与客人的简单而真挚的交往。他们一起饮酒,共享平凡的快乐,即使只有一瓦盆的酒,也能让人心满意足,体现了生活的质朴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简朴而深沉的生活态度,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内心平静与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品质。
不详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岁月不待人,初寒迫深冬。
慨予歌声长,天地亦改容。
歌罢掷酒盏,忽然动昏钟。
风馀雪霏霏,鸦栖雁雍雍。
南屏有幽窗,焚香读道书。
林声起肃霜,寒事亦淡如。
安时可娱老,静契心地初。
谁欤主与宾,酒酌方舒徐。
出谷秋水上,夜桥风月凉。
斗柄插斜河,露气垂云光。
取酒为更酌,四顾一笑长。
归径黄叶乾,雁鸿正高翔。
客从赤城来,气貌霜发古。
破裘傲寒色,忍与世仰俯。
时能茹芝朮,谓可生毛羽。
物外有高风,相期到瑶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