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竺聪道人

完完明月珠,蓄彼万丈渊。

径寸不可睹,馀辉媚清川。

道人实有道,胶口默不传。

心闲气自和,眉宇常蔼然。

邦人昔致师,欲以居法筵。

文移动帅府,礼数端亦虔。

冥鸿避网罗,矫翼从高骞。

朅来灵山隅,圆蒲味深禅。

盛德不自显,与物同周旋。

儿曹恃文采,毫末争丑妍。

相逢广坐间,肯顾斯人贤。

茫茫大化中,浮名暂腥膻。

吾知道人意,反汝生哀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赠天竺聪道人》由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一位道人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首句“完完明月珠,蓄彼万丈渊”以“完完明月珠”比喻道人的智慧与德行如同深藏于万丈深渊中的明珠,既珍贵又难以窥见其全貌,暗示其深邃而卓越的品质。接着“径寸不可睹,馀辉媚清川”则进一步强调了道人的智慧虽深不可测,但其光芒却能照亮周围,使清流更加美丽,象征着他的道德与智慧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

“道人实有道,胶口默不传”点明道人不仅拥有深厚的道行,而且善于保持沉默,不轻易传授自己的智慧,这体现了他谦逊与内敛的品格。接下来的“心闲气自和,眉宇常蔼然”描绘了道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及他温和可亲的外在形象,展现了道家追求的内心和谐与外在祥和的境界。

“邦人昔致师,欲以居法筵”提到人们曾经邀请道人作为导师,希望他能在法会上指导众人,显示出道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被尊敬的地位。而“文移动帅府,礼数端亦虔”则强调了道人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且在礼仪上也极为庄重,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冥鸿避网罗,矫翼从高骞”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道人比作高飞的鸿雁,远离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与高远的目标,表达了对道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赞美。接下来的“朅来灵山隅,圆蒲味深禅”描述了道人来到灵山之隅,静坐蒲团,深入禅定,进一步展现了他的修行生活与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盛德不自显,与物同周旋”指出道人高尚的品德并不张扬,而是与万物和谐共处,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最后,“儿曹恃文采,毫末争丑妍”对比了年轻人追求表面的文采与华丽,与道人内在的美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道人品格的高洁与深远。

“相逢广坐间,肯顾斯人贤”表达了即使在宏大的场合中,道人也能吸引人们的关注与尊敬,展现出他的非凡魅力。而“茫茫大化中,浮名暂腥膻”则反思了世间的浮华与短暂,强调了道人追求的精神价值超越了世俗的名利。

“吾知道人意,反汝生哀怜”则是诗人对道人深沉情感的表达,认为自己理解了道人的内心世界,并对其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体现了诗人对道人品格的高度认同与敬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天竺聪道人的描绘,展现了其深邃的智慧、高尚的品德、超凡的修为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越,表达了诗人对其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595)

释道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僧游天台

海边孤起碧千寻,俯仰应酬壮观心。

峭壁断崖当岁晏,冷云疏雪上衣襟。

论怀此日能倾倒,尺素它时嗣好音。

摘胜穷幽吾老矣,杖藜无复伴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览黄子理诗卷

六载南官何所营,百篇翻覆见高情。

霜鸥露鹄元非俗,雪竹风松本自清。

俊逸固宜凌鲍照,优游真已逼渊明。

微言会有知君者,谩拟钟嵘试一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梅花寄汝阴苏太守

湖山摇落岁方悲,又见梅花破玉蕤。

一树轻明侵晓岸,数枝清瘦耿疏篱。

良辰易失空回首,习气难忘尚有诗。

所向皆公旧题墨,肯辜鱼鸟却来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陈敏善秀才见过

投老形骸真木偶,水饮岩栖聊自守。

世事浮云日变迁,我亦何心预臧否。

故人新自广陵来,问我诗囊近何有。

吾言淡薄非橄榄,纵可咀嚼聊能久。

且开窗户话平生,湖色山光翠相纠。

烘檐暖日气味好,相对蒲团复支肘。

爱君年少擅才华,诗律清妍无可丑。

却愁征棹促君还,空听阳关词一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