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其二)

钜鹿、昆阳作壁观,马牛风势不相干。

独阿私意排群议,竟发公言入战团。

系剑子婴犹伏道,裹巾张角忽登坛!

操戈同室悲辛亥,白骨黄花尚未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感时(其二)》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情境的交织,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社会矛盾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钜鹿、昆阳作壁观,马牛风势不相干”以历史上的两次战役钜鹿之战和昆阳之战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冷酷与无情,暗示了在权力斗争中,无辜者往往成为牺牲品,而强者则漠视一切,只顾自己的利益。

颔联“独阿私意排群议,竟发公言入战团”进一步揭示了在权力斗争中,个人意志与集体意见之间的冲突。这里“独阿”可能指代某位坚持己见、敢于发声的人物,他不顾众议,勇敢地站出来,试图影响战局或社会走向,体现了个体在群体压力下的挣扎与抗争。

颈联“系剑子婴犹伏道,裹巾张角忽登坛!”运用了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子婴是秦朝末年的秦王子,象征着旧秩序的代表;张角则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袖,代表着反抗与变革的力量。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历史中旧秩序与新力量之间的较量,以及变革的艰难与复杂性。

尾联“操戈同室悲辛亥,白骨黄花尚未寒!”将视角转向现实,引用了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内乱与牺牲的悲痛之情。同时,“白骨黄花”这一意象,既指战争中的死亡与破坏,也暗喻了革命后社会重建的艰难与时间的流逝,强调了历史的沉重与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现实情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个人命运以及历史责任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和平与进步的渴望,以及对历史教训的铭记。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时(其三)

朝市谣传啧啧闻,负山无力笑饥蚊。

早知长白销王气,又见西欧炽战氛。

翻恨病狂诸策士,养成跋扈一将军!

荷戈赴敌西南省,忍见中原逐鹿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感时(其四)

削平洪宪已周年,病国阽危幸瓦全。

组织共和消帝制,咨询庶政重民权。

邦交有道闻吴札,兵谏无端罪鬻拳。

垂死尚闻事党派,内讧外患两相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日与林眉生游马达山(其一)

矗地四千尺,神仙在翠微。

秋花园蝶瘦,春稻野鸠肥。

涧水流长静,山云困不飞。

沿溪行已倦,拂石坐苔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秋日与林眉生游马达山(其二)

冒险排云驭,回峰弯复弯。

侵晨还日里,向午在云间。

摩达椰棚破,苏丹草殿閒。

野居成部落,兴废不相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