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忠节吟三首(其三)

三春芳草变斜阳,二九朝英志国殇。

赵相铭旌应早就,段卿笏板未全偿。

为颜著节皆卢使,与杜齐名独范当。

董笔未乾齐简在,肯教忠佞不分行。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十八忠节吟三首》中的第三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赞美,表达了对忠诚与节操的崇敬之情。

首句“三春芳草变斜阳”,以春天的美景转瞬即逝,比喻美好时光的短暂,引出对历史人物忠诚与节操的思考。接着“二九朝英志国殇”一句,通过“二九”这一数字,暗示了两位或一组人物的牺牲,他们的壮志未能实现国家的安危,表达了对英雄牺牲的惋惜。

“赵相铭旌应早就,段卿笏板未全偿”中,“赵相”和“段卿”分别指历史上的赵普和段秀实,他们都是忠诚的代表。诗人感慨赵普的忠诚早被铭记,而段秀实的忠诚却未能完全得到回报,表达了对忠诚者命运不公的感慨。

“为颜著节皆卢使,与杜齐名独范当”两句,通过“颜”、“卢”、“杜”、“范”等历史人物,进一步强调忠诚与节操的重要性。诗人认为,这些人物的忠诚与节操值得后人铭记,并与杜甫等伟大诗人并列,体现了对这些忠诚者的高度评价。

最后,“董笔未乾齐简在,肯教忠佞不分行”一句,以“董笔”和“齐简”象征历史记录的公正,表达了诗人坚信历史会公正地评判忠奸,不会让忠诚者默默无闻,也不会让奸佞之人逍遥法外。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赞美,深刻表达了对忠诚与节操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历史公正性的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六贤祠成诗以志之六贤者寇苏苏李赵胡

诗云景行止,不朽立三尔。

我观宋室贤,投荒接踵肩。

未能召寇老,安得天下好。

海角求二苏,眉山草木枯。

中兴失李赵,炎兴孰建绍。

南朝一丈夫,终归忠简胡。

悠悠五百岁,此日明开继。

千载一堂孚,闻风谁与俱。

形式: 乐府曲辞

寇公准

澶渊饮博禠辽魂,孤注何曾倚至尊。

自出雄军誇北使,岂知雷户促南辕。

楼台海角真无地,锁钥天涯孰是门。

十里空寻当日语,千秋犹仰瑞星存。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

苏公轼

金莲那许烛珠瀛,春梦还须失夜声。

痛哭谁收妻子泪,悲歌未了弟兄情。

文明祇为天涯出,魑魅相应海上迎。

五百年来公不死,当时何必厌馀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苏公辙

难弟难兄一代誇,岭南双映蜀嵋霞。

中丞暂止调停说,贼相几倾僦舍家。

百二端门同党籍,八千穷海并仙槎。

口碑在后安能掩,愧尔当年绍述邪。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