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日自清平至杨老堡午酌观音堂东翠渠

晓发清平西,春早多阴雨。

辕门具壶觞,车马纷出祖。

杯停速分袂,意不尽宾主。

边城息烽烟,道路忘脩阻。

吟哦声呜呜,太瘦为诗苦。

山塘近清溪,驻节暂容与。

一饷即驱驰,天寒日过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诗人祁顺在正月十三日从清平出发前往杨老堡的途中,在观音堂东的翠渠处午间小酌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旅途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首句“晓发清平西”,点明了行程的起点,清晨从清平西面出发,预示着一天的旅程即将开始。接着,“春早多阴雨”描绘了早春时节的天气特点,春雨绵绵,为旅程增添了几分湿冷的气息。

“辕门具壶觞,车马纷出祖”描述了沿途的送行场景,军营门前准备了酒宴,车马纷纷前来为诗人送行,体现了对远行者的尊重和祝福。

“杯停速分袂,意不尽宾主”写出了离别时的不舍,酒杯尚未尽兴,却已到了分别之时,宾主之间的情感难以割舍。

“边城息烽烟,道路忘脩阻”表达了对和平景象的向往,边境安宁,道路畅通无阻,人们不再为战争和修路劳顿所困扰。

“吟哦声呜呜,太瘦为诗苦”则流露出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与艰辛,即使在旅途中,也难以停下思考和创作的脚步,甚至因过分专注而显得有些憔悴。

“山塘近清溪,驻节暂容与”描绘了途中的风景,靠近山塘,临近清澈的小溪,诗人暂时停留,欣赏美景,享受片刻宁静。

最后,“一饷即驱驰,天寒日过午”总结了短暂的停留后,诗人又将踏上旅程,尽管天气寒冷,但时间已经过了中午,暗示着旅程的紧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悟、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创作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某些侧面。

收录诗词(530)

祁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二月十五日别贵州贡士汪汉陈玑辈饯于驻节亭

春初来贵阳,春半即回首。

群英集亭馆,劝我尊中酒。

斯文意味深,谈笑不知久。

仆夫催出门,风动河桥柳。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过清平喜晴

清平路崎岖,开凿资神斧。

西来接滇蜀,南下通吴楚。

峰峦渺云汉,林木蔽烟雾。

怪石惊龙蛇,崩崖斗熊虎。

我昨经过时,春寒值风雨。

朱幨隔油幔,咫尺不可睹。

旋装趁阳和,万景纷呈露。

天空山献奇,春好花欲语。

悠然骋遐瞩,倏尔成短句。

阴晴固无定,所遇良有数。

逢人重咨询,一笑青天暮。

形式: 古风

游黄凯翠渠循溪行余历郊村即景因次其韵

风光荡郊原,流水绕城郭。

日晴云半收,春老花欲落。

前村三两家,烟火东西各。

柳深莺乱啼,春兴殊不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过溪翠渠陆行余上舟即景而作

前日初来游,雪后春尚早。

兹辰逢上巳,春景十分好。

溪湾随地转,山巧由天造。

柳暗烟未消,花明日偏早。

舟中三游人,舆上一诗老。

云开贞女峡,石露神仙岛。

鱼渊易饱獭,鸟道难乘駣。

土窑高积瓦,野屋低苫草。

空翠湿欲飞,落红纷不扫。

循流溯渊源,呼酒豁怀抱。

盘桓未厌倦,谈笑任倾倒。

诗成属高和,强弩穿鲁缟。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