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清.咏山鹧为阮亭作

织翠为裳,凝丹作距,飞来何处烟暝。

金索珊珊,落下碧梧银井。

忆蜀国、待诏图中,共棘雀、山花相映。难定。

试洗却浓妆,雪衣嫌影。

挂向玉堂深处,莫百啭軥辀,恼人幽靓。

梦结梨云,怕是数声惊醒。

若觅句、负手巡檐,更摊书、茶清香冷。风静。

好低徊一曲,伴他寒磬。

形式: 词牌: 月华清

鉴赏

这首《月华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鹧图景。开篇“织翠为裳,凝丹作距”,以翠绿与鲜红的色彩对比,勾勒出山鹧的羽毛之艳丽,展现出其独特的外貌特征。接着,“飞来何处烟暝”一句,通过环境的渲染,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山鹧从烟雾缭绕的远方翩然而至。

“金索珊珊,落下碧梧银井”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鹧飞翔的姿态和落地的动作描绘得生动形象,仿佛能听到其翅膀轻轻拂过空气的声音,以及落在碧梧银井时的清脆声响。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鹧的动态美,也赋予了其生命感。

“忆蜀国、待诏图中,共棘雀、山花相映”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将山鹧置于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环境中,与棘雀、山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这里不仅描绘了山鹧的生活场景,也暗示了其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难定。试洗却浓妆,雪衣嫌影。”这一转折,通过“浓妆”与“雪衣”的对比,强调了山鹧羽毛的洁白无瑕,同时也表达了对山鹧形象的赞美。洗却浓妆,意味着去除表面的装饰,展现出其内在的纯净之美。

接下来的“挂向玉堂深处,莫百啭軥辀,恼人幽靓”几句,将山鹧的形象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玉堂深处,象征着高雅与宁静,山鹧在此处悠然自得,其歌声虽美,却避免了过于喧嚣,以免打扰到周围的宁静与美丽。

“梦结梨云,怕是数声惊醒。”这一句通过梦境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山鹧形象的神秘与梦幻色彩。梨云,既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也是梦境中的意象,与山鹧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最后,“若觅句、负手巡檐,更摊书、茶清香冷。风静。好低徊一曲,伴他寒磬。”这一段文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思考空间。在风静之时,诗人或漫步于檐下,或摊开书籍,品茗读书,与山鹧的低鸣相伴,感受着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寒磬之声,似乎在远处回响,与山鹧的歌声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共鸣,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尾声。

整首诗通过对山鹧形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深意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244)

曹贞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升阶、迪清。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 字:升六
  • 号:实庵
  • 籍贯: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
  • 生卒年:1634~1698

相关古诗词

催雪.珍珠兰

袅袅牵风,漙漙带露,窈窕最宜深院。

恰闽海移来,龙宫几串。

金谷堕楼姝丽,伴杜若、江蓠分娇面。

鲛人泪滴,紫茎赪甲,都教开遍。开遍。含笑盼。

任径寸蚌胎,让他香旧。羡瑟瑟、轻圆凉飔吹颤。

莫向池塘顾影,怕泻入、红蕖寻难见。

正◆鬌、妆晚珠娘,头上一枝微绽。

形式: 词牌: 催雪

催雪.红梅

夕雨凝丹,晓晴着树,麂眼小篱如绣。

喜照眼偏明,数枝窥牖。

只恐春寒微重,费几许、胭脂匀红皱。

峰回路转,纷纷开落,武陵近否。清瘦。赪玉镂。

看一片迷离,断霞铺就。甚真色、苎萝缟衣非旧。

好伴吴娘记曲,碎颗颗、珊瑚盈怀袖。叹陇首。

万点风飘,冷落绛绡时候。

形式: 词牌: 催雪

月下笛.悼何蕤音

官阁明灯,珠藤覆屋,雨中深酌。茶烟绰约。

檐花声在帘箔。

酒人已逐浮云散,转眼叫、秋猿夜鹤。

想鸳湖画舸,一天丝管,更谁行乐。思着。中情恶。

记威凤文章,神羊头角。龙宾挥霍。漏痕还带钗脚。

原边宿草年年绿,有多少、西州泪落。

断魂处,隔江南,苦竹黄芦寂寞。

形式: 词牌: 月下笛

玲珑四犯.送杞园游西湖

三月吴山,记梅子黄时,几多烟雨。

载酒西泠,千顷嫩荷澄暑。

沉醉失却湖光,似梦里、断云飞絮。

叹软尘十载遮留,翻送故人游去。

一枝柔橹穿花路。淡空明、个侬眉妩。

檀栾金碧天然丽,都在晚霞红处。

试问堤畔垂杨,尚否、青青如故。

遇禅灯老衲,还为我,殷勤语。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