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木兰花慢》是俞陛云在战乱之后渡江时所作,情感深沉,意境苍凉。
开篇“莽秋怀无际”,描绘出秋天的辽阔与无垠,引出诗人内心的思绪无限。接着“又孤艇,石头城”一句,点明地点,石头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而“孤艇”则暗示了诗人孤独漂泊的状态。
“看风猎牙旌,霜沉朔吹,萧飒堪惊。”描绘出一幅风猎猎、霜沉沉、朔风吹、景色萧瑟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里的“牙旌”指的是军旗,暗示了战争的痕迹,而“萧飒堪惊”则表达了对战争残酷的感慨。
“鸥群。乱翻雪羽,掠寒涛、欢舞逐船行。”这一句通过描写鸥鸟在寒涛中翻飞、追逐船只的情景,以动衬静,反衬出环境的冷寂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故国周遭山色,新塘日夜潮声。”山色依旧,潮声不绝,但“故国”已非,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残兵。剑底抚馀生。”残存的士兵在剑下抚慰着余生,既是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也是对战后人民生活的哀叹。
“往事感东征。念磊落勋名,循环劫烧,天意难凭。”追忆往昔的东征,感叹功名与劫难的轮回,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对天道难测的感慨。
“惊魂。畏闻鼙鼓,任千畴、衰草罢春耕。”面对可能再次响起的战鼓,人们不敢再期待春天的耕种,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忧虑。
“极目荒荒波路,一丸海月孤明。”广阔的海面上,只有孤独的海月照亮着荒芜的波浪,象征着希望的渺茫和未来的不确定。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战争、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