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七)石榴花

向天涯打个残包。踪迹混渔樵。

脱红衣免得画图描。茱萸休插帽。醉倚溪桥。

引清尊避了筝琶闹。酒醒来何处今宵。

尽悲秋宋玉犹年少。怕唫成九辨宾先凋。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口语化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向天涯打个残包"描绘出一种放浪形骸、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踪迹混渔樵"则暗示了诗人希望能与渔夫樵子一样过上隐逸的生活。"脱红衣免得画图描"暗指摆脱世俗名利,不愿被他人关注。

"茱萸休插帽"一句,茱萸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常用于重阳节,诗人在此提醒自己不必过于在意节日的装饰,流露出淡泊名利的心境。"醉倚溪桥"则展现了诗人借酒消愁,寻求片刻宁静的场景。

"引清尊避了筝琶闹"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想要远离喧嚣,享受宁静的愿望。"酒醒来何处今宵"表达出诗人对未来未知的迷茫,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尽悲秋宋玉犹年少"借用宋玉悲秋的典故,表明自己虽年岁渐长,但仍有敏感的心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怕唫成九辨宾先凋","九辨"出自《楚辞·九辩》,形容悲秋之深,诗人担心自己会像《九辩》中的宾僚一样,在岁月的摧残下早早衰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八)剔银灯

醉呵醇醪浊醪。唫呵长谣短谣。

也输他士衡入洛夸英妙。

也输他邓仲华拜衮勋高。也输他金銮召。铜柱标。

俺这里算向愁城走一遭。

形式:

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九)苏武持节

蓦地月残风晓。替写个词人照。

浑不是画云台容貌。隐山林格调。烛三条。弦七条。

春婆唤醒东坡觉。秋士听残北渚骚。笔悴花憔。

到今年送穷文十易稿。

形式:

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十)红衫儿

跳出风花套。领了烟波教。名枉劳。利枉劳。

总被鸥儿笑。愁可抛。恨可抛。过去因缘难找。

形式:

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十一)煞尾

这魂灵多因儿女消。这心思要把君亲报。

这面庞看来时也是个神仙照。

俺有日寻着洞宾呵,唱一支道情儿归去了。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