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琴德素高昔尝供奉先帝闻予所藏宝琴而挥弄不忍去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

双塔老师古突兀,索我瑶琴一挥拂。

风吹仙籁下虚空,满坐沈沈竦毛骨。

按抑不知声在指,指自不知心所起。

节奏可尽韵可收,时于疏澹之中寄深意。

意深味薄我独知,陶然直到羲皇世。

曲终瞑目师不言,忽言昔常奉至尊。

祥符天子政多暇,诏求绝艺传中阍。

紫宸仗退霜日红,随鞭入对蓬莱宫。

平戎一弄沃舜聪,貂珰壁立亦动容。

紫兰之袍出禁府,声华一日千门通。

今来老病卧泽国,赏音不遇前事空。

一双玉鹤天上飞,人间但见枯死桐。

幸逢宝器惬心手,因声感旧涕洒胸。

顾我踟蹰不忍去,将行更欲留悲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琴师与诗人之间的琴艺交流与情感共鸣。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琴师演奏时的超凡技艺和深邃意境,以及诗人对这种艺术表现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首先,诗中提到“双塔老师古突兀”,暗示了琴师所在环境的庄严与古老,为整个场景营造了一种神圣的氛围。接着,“索我瑶琴一挥拂”描绘了琴师轻抚瑶琴的瞬间,琴声悠扬,仿佛从虚空之中传来,让在场的人感到震撼,心灵为之触动。

“按抑不知声在指,指自不知心所起”这两句,巧妙地揭示了琴艺的高妙之处——琴声并非单纯由手指动作产生,而是源自演奏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这不仅体现了琴师技艺的精湛,也反映了音乐能够跨越语言和形式,直接触及人心的力量。

“节奏可尽韵可收,时于疏澹之中寄深意”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的丰富层次和深邃内涵。即使在看似简单或疏淡的旋律中,也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这是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

“意深味薄我独知,陶然直到羲皇世”表达了诗人对琴艺的独到见解和深深陶醉,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对话,感受到了音乐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最后,“一双玉鹤天上飞,人间但见枯死桐”通过比喻,将琴师的技艺比作飞翔的玉鹤,虽已逝去,却在人间留下了不朽的痕迹,如同枯死的梧桐树上仍能听到琴声回响,象征着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琴艺的赞美和对艺术价值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艺术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艺术传承的渴望。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寄王几道同年

新安道中物色佳,山昏云澹晚雨斜。

眼看好景懒下马,心随流水先还家。

步头浴凫暖出没,石侧老松寒交加。

怀君览古意万状,独转涧口吟幽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水轮联句

痛矣真源丧,纷纭物象来。

水轮今若此,世事亦宜哉。

上下车交辐,周旋斗转魁。

咸渊日微堕,仙窟月初开。

旁柅从为用,垂縆重亦回。

枘多初不晓,机密暗相该。

圃外沧浪泄,庭间霹雳摧。

玉飞千仞表,缨挂九泉隈。

翻覆殊难定,牵连巧自媒。

建瓴今比速,抱瓮此相哀。

平视曾无觉,深窥遂可猜。

团团释子壁,轧轧雁王台。

解见陶埏运,宁观将毂推。

造端原有发,汲用始知材。

本异道家意,定遭怡士咍。

转圆非雅具,攲器有深灾。

持满忘前监,相倾自下催。

流风无以复,视此一裴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和石曼卿明河咏

八月银河好,天高夜自明。

楼台通迥意,风露得馀清。

几为浮云乱,都宜小雨晴。

离人强回首,耿耿邈无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师黯以彭甘五子为寄因怀四明园中此果甚多偶成长句以为谢

忆向江东太守园,猗猗甘树蔽前轩。

风摇玉蕊霏微落,霜发金衣委坠繁。

枕畔冷香通醉梦,齿边馀味涤吟魂。

天彭路远无因得,犹赖君心记旧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