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其五)

翠影生阴雨露新,泠泠如玉净无尘。

衡门自此休教闭,待取清狂直造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在雨露滋润下的清新景象,以及竹林所营造出的静谧氛围。诗人以“翠影生阴雨露新”开篇,生动地展现了雨后竹林中翠绿的光影与湿润的新鲜感,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纯净的雨露所覆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着,“泠泠如玉净无尘”一句,将竹林的静谧与纯净比作玉石,形象地表达了竹林环境的高洁与脱俗,如同远离尘世的净土,给人以心灵上的洗涤和净化之感。

“衡门自此休教闭”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暗示了竹林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心灵的避风港,一个可以让人暂时忘却世俗烦恼,寻求内心平静的地方。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放下心结,不再关闭心灵的门户,而是敞开胸怀,去感受这份来自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待取清狂直造人”一句,既是对前文意境的总结,也蕴含着一种期待与呼唤。诗人似乎在说,只有通过内心的清狂与追求,才能真正接近和理解这份来自自然的纯粹与真实,达到心灵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雨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深刻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内心纯净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种竹(其六)

密叶初抽凤尾齐,纷纷苍雪点春泥。

遥知客到应非俗,好句无妨节上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其一)

东风无处不阳春,小草皆承雨露新。

底事独含憔悴色,多应不乐近嚣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其二)

不作风声即雨声,客窗萧索可怜生。

凭君切莫怀乡土,随处何妨弄锦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其三)

春泥过雨落花香,根下行鞭想渐长。

正好峥嵘露头角,休教俗眼笑凄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