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黄先生至东阳谒胡先生有诗次韵(其一)

壮游回首各成翁,犹忆当年共际逢。

二老往来看鹤发,十年先后对鳌峰。

由来元白名相并,归去疏杨迹更重。

莫道山林足忘世,只今海内仰儒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老友重逢的情景,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感。首句“壮游回首各成翁”,既点出了两位老者曾经的壮志豪情,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使他们如今都已步入老年。接着,“犹忆当年共际逢”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年轻时共同经历的美好回忆的珍视。

“二老往来看鹤发,十年先后对鳌峰”两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两位老人的外貌特征和他们曾经共同攀登过的高峰,隐喻着他们在学术或事业上的共同追求与成就。这里,“鹤发”象征着年华的老去,“鳌峰”则代表了他们曾经达到的高度或取得的成就。

“由来元白名相并,归去疏杨迹更重”两句,提到了元稹和白居易两位唐代著名诗人,以此类比两位老友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和成就,强调了他们的名声与贡献。同时,“归去疏杨迹更重”可能暗含了两位老友在学术或人生道路上的回归与深化,进一步突显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莫道山林足忘世,只今海内仰儒宗”两句,表达了对两位老友超脱世俗、坚守学问的赞美。即使身处山林之中,也能超越尘世的束缚,成为世人敬仰的儒学宗师。这不仅是对两位老友个人品质的赞誉,也是对他们对后世影响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老友重逢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知识、学问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追求的执着与坚持。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陪黄先生至东阳谒胡先生有诗次韵(其二)

今代文名属两翁,况兼出处每相逢。

秋风官马泺阳道,春日肩舆岘首峰。

酒盏未空浑觉醉,罗衣初试已嫌重。

多应杖屦从容地,前辈风流得共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陪侍讲常侍二先生宴赵氏家园次常侍韵

翠岘峰前画水边,相携胜地似平泉。

容台先生形似鹤,禁林学士性如弦。

政喜典刑存故老,从教谈笑挟飞仙。

良辰胜集何能继,他日应须话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述怀柬王季野判官

自负平生意气高,飞扬无力可徒劳。

未能董子陈三策,已叹潘郎鬓二毛。

癸巳流年冬至节,庚寅初度楚臣骚。

一卮且复同君寿,坐对梅花映锦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韵答金德元见寄

蹉跎三十未成名,况复时危事足惊。

岁月逼人浑似梦,江湖浪迹若为情。

已知干禄无他术,可信为儒误此生。

多谢知心能念我,归欤献岁对持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