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鼎篇为邓丈作

君子有宝鼎,神光出重渊。

先王与先公,手泽所盘旋。

得自少昊墟,鲁侯世相传。

地不爱重器,以君能奉先。

亨可享上帝,岂惟祖祢贤。

木火命已凝,腹中有纯乾。

神灵所凭依,洋洋在豆笾。

摩挲阴阳文,隐若蛟龙缠。

皇天鉴仁孝,馨香贻万年。

耳目咸聪明,金玉贯无偏。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古鼎篇为邓丈作》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古鼎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文明和历史的深刻敬仰与赞美。

诗中首先描述了君子拥有宝鼎,其神光从深邃之处涌现,象征着先王与先公的手泽与传承。宝鼎源自远古少昊之墟,经过鲁侯世代相传,证明了大地对珍贵器物的珍爱,并强调了君主能够继承并尊崇先辈的重要性。宝鼎不仅可用于祭祀上天,也是对祖先智慧与德行的纪念。

接着,诗人赞美宝鼎内部蕴含的纯乾之气,以及它作为神灵的寄托,能够在祭品中发挥重要作用。宝鼎上的阴阳文,仿佛蛟龙环绕,增添了神秘与威严的气息。诗人相信,上天会鉴赏仁孝之心,使馨香之气传至万年,预示着国家与家族的繁荣昌盛。

最后,诗中提到宝鼎的耳目皆显聪明,象征着它能洞察万物,而金玉的排列则无偏无倚,寓意着公正与和谐。整首诗通过描绘古鼎的神圣与庄严,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仁孝与公正的向往。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赠阳春令

达人志济物,而不卑一邑。

春州古瘴乡,膏泽乃先及。

王孙学道姿,手尝圭璋执。

赋诗多土风,声教有篇什。

美刺何温柔,如春无不入。

讼庭无人时,群山相拱揖。

为养若寒泉,人人得自汲。

空桐有岩穴,风云互嘘噏。

阴为石乳凝,阳作天柱立。

我昔攀诸峰,猿狖颇相习。

图经撰未成,幽怪多捃拾。

君于簿书馀,新志已在笈。

声色虽可娱,神明期厚集。

交广有春秋,乘时更补缉。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夜上漓江作

水落滩更高,我船苦难上。

舟子声凄酸,榜歌不能唱。

天寒白雾深,川路迷苍莽。

山月忽西东,愁人苦相向。

霜气一冬乾,水声半夜长。

衣食分熊罴,无金士难养。

久戍尽黧黑,绝地无盐酱。

所历州县多,牛酒有谁饷。

微闻沙中语,军穷生怨望。

形式: 古风

送梁药亭北上

南为天之阳,其人多文明。

精神得日月,变怪成文章。

朱火所沐浴,一一含珠光。

蔽亏牂牁海,照曜祝融宫。

朱明一洞穴,阴与衡岳通。

祝融亦水帝,来治临扶桑。

文章作司命,吾党所大宗。

炎德在辞华,明明烛四方。

云汉同昭回,朱鸟分光芒。

始自洪武初,五星会文昌。

海隅作邹鲁,白沙应其祥。

弟子王佐才,冠以梁文康。

不草威武诏,以臣名君王。

秦藩却请地,正直持天纲。

忠谟动武庙,相业高始兴。

兰汀乃族孙,扬葩继后行。

艺林尊正朔,风雅何铿锵。

其笔女珊瑚,其墨黄金珰。

写用鲛人绡,薰以鹤顶香。

奇丽掩中原,郁为日南英。

与师泰泉公,大小皆凤凰。

君今同一本,峨峨南海梁。

明月出琼蚌,朝霞吐神龙。

丹山无凡羽,桂林多奇芳。

六经乃神器,羽翼不敢忘。

逝将嗣先美,令名流玉堂。

努力就计偕,上书惊公卿。

同里霍与伦,亦可相翱翔。

伊予为隐夫,未能垂素功。

研精在神化,徒欲参羲皇。

著述虽满籯,不如君秕糠。

及早得志归,求我乎混茫。

形式: 古风

玉虚宫夜作

北辰垂大象,造化实枢机。

吐纳天中黄,群星蒙光辉。

真气贯我身,洪荒如盘羲。

清宵事禹步,斗路无端倪。

灵风吹羽裾,飘飖将安归。

天回九地转,彷佛乘龙螭。

嗟彼世间人,神珠弃污泥。

变诈成功名,英雄诚小儿。

何如长桑君,长咏还虚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