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道如诏亭

繁上先生教子时,义方题榜贴亭楣。

当年此地开师席,今日其言入制词。

乡里共传为盛事,鬼神相助使前知。

后人若续成都记,第一详书不可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繁上先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用正义的道理作为榜文贴在亭子的横楣上。
当年这里开设了讲学的场所,他的话语如今被写入规章制度中。
乡亲们共同传颂这是盛大的事情,连鬼神也助其显灵让人预知未来。
如果后人要续写《成都记》,首先要详细记载这些事迹,不能遗漏。

注释

繁上先生:指教育者的名字。
教子:教导孩子。
义方:正义的道理。
题榜:写榜文。
亭楣:亭子横楣。
开:开设。
师席:讲学场所。
其言:他的言论。
制词:规章制度。
盛事:大事。
鬼神相助:神灵相助。
前知:预知未来。
成都记:历史记录或地方志。
详书:详细记载。
不可遗:不能遗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由,号东坡)的好友文同所作,表达了对朋友周思道被诏立为进士后的祝贺与赞扬。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朋友的骄傲和喜悦。

"繁上先生教子时,义方题榜贴亭楣。"

这两句描绘了周思道在其家乡授课的情景,他不仅是一位受到尊敬的先生,而且他的智慧与学识已被官方认可,荣登进士之榜,并且还在家中的亭子上留下了题名,这是对他学问与品德的双重肯定。

"当年此地开师席,今日其言入制词。"

诗人回忆起周思道曾在这里授课,如今他的言论已经成为朝廷制定法令的重要参考,这不仅彰显了周思道学识的深厚,也证明了他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

"乡里共传为盛事,鬼神相助使前知。"

家乡的人们都将这件事视作荣耀,并且认为这是天意所授予,使得人们提前就能预见到周思道的成功。

"后人若续成都记,第一详书不可遗。"

诗人希望后世如果要记录成都的历史,那么周思道的故事一定要被详细地记载下来,不可遗漏。这表明了诗人对朋友伟大成就的珍视,以及希望他成为历史上永恒记忆的一部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周思道的学问与成就,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才子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科举成功的重视,以及个人荣誉对家族和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山春日雨中书事见寄(其一)

菀菀冥冥雨气沉,一春长是咏春阴。

燕归画栋帘栊静,莺下雕栏院宇深。

斗草玉钗应复约,看花金勒误重寻。

谢郎风调将谁奈,独倚书床拥鼻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仲蒙夜坐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和仲蒙夏日即事

簿领初休几案清,西轩移枕卧前楹。

香从菡萏红苞发,粉入筼筜翠节生。

不分便衰闻蚁斗,可嗟俱妄见蜗争。

日长景静官曹冷,莫厌频来对一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吴龙图韵五首(其一)二色芙蓉

蜀国芙蓉名二色,重阳前后始盈枝。

画调粉笔分妆处,绣引红针间刺时。

落晚自怜窥露沼,忍寒谁念倚霜篱。

主人日有西园客,得尔方于劝酒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