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九四)

昔日经行处,今复七十年。

故人无来往,埋在古冢间。

余今头已白,犹守片云山。

为报后来子,何不读古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前走过的路,如今已过去七十个年头。
老朋友不再来往,都长眠在古老的坟墓之间。
我如今满头白发,仍然守护着这片云山。
为了告诉后来的人,为何不研读古人的智慧呢?

注释

昔:从前。
日:日子。
经行:走过。
处:地方。
今:现在。
复:又。
七十年:七十多年。
故人:老朋友。
无:没有。
来往:往来。
埋:埋葬。
古冢:古老的坟墓。
余:我。
头已白:头发已经白了。
犹:仍然。
守:守护。
片云山:一片云雾缭绕的山。
为报:为了告诉。
后来子:后来的人。
何不:为何不。
读古言:研读古人的智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对现实孤独状况的感慨。开篇"昔日经行处,今复七十年"透露出时间流转、岁月匆匆带来的无常感。接着"故人无来往,埋在古冢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与孤独感,古冢间即是远古时期的墓葬之地,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生命的消逝。

中间两句"余今头已白,犹守片云山"则写出了诗人自己年迈头发变白,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这里的"片云山"或许是诗人的隐居之地,也象征着诗人精神上的栖息。

末尾两句"为报后来子,何不读古言"则是在劝导后世,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来理解历史、吸取智慧。这里的"后来子"指的是后来的子孙和追随者,而"古言"则是对先贤智慧的尊称。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个人生命历程与历史变迁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理。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九六)

我见利智人,观者便知意。

不假寻文字,直入如来地。

心不逐诸缘,意根不妄起。

心意不生时,内外无馀事。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九七)

身著空花衣,足蹑龟毛履。

手把兔角弓,拟射无明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九八)

君看叶里花,能得几时好。

今日畏人攀,明朝待谁埽。

可怜娇艳情,年多转成老。

将世比于花,红颜岂长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诗三百三首(其三○○)

出生三十年,当游千万里。

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

鍊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

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