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海月相邀和韵

共谁看水过江潭,剩有秋光入雅谈。

又放一瓢来水北,得从诸老过溪南。

醉听弄竹风潇飒,坐对归巢鹤两三。

不是习池多野兴,山公那得屡停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水边聚会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共谁看水过江潭”,以问句形式开启,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想象那幅静谧的画面:在江边,与友人共同观赏流水潺潺,穿越江潭,那份闲适与宁静跃然纸上。

“剩有秋光入雅谈”一句,将季节的变换与文人的雅趣巧妙结合,秋天的景色成为交谈的话题,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体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品味。

“又放一瓢来水北,得从诸老过溪南。”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享酒食,畅游山水的情景。一瓢酒,一杯茶,足以让人心旷神怡,与老友一同漫步于溪流之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份自在与惬意,是现代人难以企及的。

接下来,“醉听弄竹风潇飒,坐对归巢鹤两三。”诗人通过听风弄竹,观鹤归巢,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灵动。风声、竹声、鹤鸣,构成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不是习池多野兴,山公那得屡停骖。”引用了晋代名士山涛(字季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并非刻意追求野趣,而是因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才得以多次驻足欣赏。这种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是对传统文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雅趣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适亭(其一)

纵浪乾坤自不羁,适心亭是适心时。

凤吟丹穴不知老,龙卧寒潭却似痴。

叠石最宜参老柏,临流自合洗新诗。

浮生滚滚无休暇,吾爱吾庐适在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自适亭(其二)

野屏瘦鹤不堪羁,共适闲亭未有时。

醉倚行云应似寄,坐临流水莫成痴。

破除俗障时时酒,勾管风花日日诗。

准备西来双木屐,寻君应不负襟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寿李前川诞日

六十三年岁又加,颜如丹渥鬓霜华。

一时宾客惟诸老,前代风流尚几家。

不怕歌狂惊鹤鹿,偏忧酒渴预茶瓜。

长庚举手如堪摘,以寿先生敢谓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同年黄榕庵寿日投寄(其一)

沐罢新梳白发时,软鞋单袜趁秋迟。

再从龙岭占佳气,四度芳辰出古稀。

白社黄炉终老计,桂花兰玉后生期。

脚跟逐我山南北,拈起枯藤捷似飞。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