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威远边门

黄沙漠漠暗乾坤,威远城头欲断魂。

芦管一声催过客,柳条三尺认边门。

乱山雪积人烟绝,老树风回虎豹蹲。

从此征鞍随猎马,东行夜夜宿云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阔与苍凉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关的自然风貌和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

首句“黄沙漠漠暗乾坤”,以“黄沙”、“沙漠”、“暗乾坤”三个意象,勾勒出边塞荒凉、辽阔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能感受到沙漠中弥漫的尘土与无尽的孤独感。

“威远城头欲断魂”,将视角转向边防重镇威远城,城头的景象似乎触动了诗人的心灵,表达了对边疆安全的深切忧虑和对戍边将士的崇高敬意。

“芦管一声催过客,柳条三尺认边门”,芦管声声,催促着过往的旅人,柳条三尺,指引着边关的门户。这两句通过声音与景象的对比,既表现了边关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边防的重要性。

“乱山雪积人烟绝,老树风回虎豹蹲”,描绘了一幅充满野性和神秘感的画面:群山覆盖着积雪,人迹罕至;老树在风中摇曳,虎豹静伏其中。这种景象既展现了边塞的险峻与原始,也暗示了边防的艰难与危险。

最后,“从此征鞍随猎马,东行夜夜宿云根”,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从现在起,征途上的鞍马将伴随猎马同行,夜晚则在云层的根基处休息。这不仅是对边关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戍边将士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魅力和戍边将士的英勇与奉献,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色彩和深邃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82)

杨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火烧岭晓发

边外鸣鸡少,轻装逐塞翁。

马行残月下,人语乱山中。

须为冰花白,颜因皴瘃红。

庭闱犹未达,不敢畏途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叶赫行

柳条边外九十里,叶赫河头道如砥。

荒荒草没两空城,一在山腰一近水。

同行塞上翁,回鞭指故宫。

自云叶赫王家子,不与寻常六角同。

地广兵强称大国,老城本在河东北。

前代羁縻三百年,累朝赐出黄金勒。

中叶参商兄弟争,操戈没羽伤同室。

土地人民自此分,新城更筑南山侧。

臂鹰走马刷烟冈,醉酒徵歌瓦子堂。

可怜国事由宫禁,亡却新城旧亦亡。

太祖恩深分左右,一门子姓皆奔走。

予父犹能架海青,姓名曾著鹰坊首。

鹰坊本未入鹓班,只在长杨五柞间。

天潢一派从龙者,谁识王孙旧日颜。

五六年来行虎脊,经过每见渐渐麦。

老死风尘亦有情,能无对此飞魂魄。

吾闻此语独停鞭,相呼搔首问青天。

青天青天胡不言,昔之沧海今桑田。

形式: 古风

孤山道中

小夹河边白日寒,大孤山下路漫漫。

波罗叶落云还黑,塔子头烧雪未乾。

渴向毡墙分乳酪,饥随猎马割獐肝。

中原生长何曾惯,处处伤心掩泪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衣儿门

高冈背大道,绝壁面东偏。

一溪何曲折,冰下鸣涓涓。

上有古今树,俯仰淩苍烟。

下有嶙峋石,错落横沙边。

塞门多莽莽,独此堪留连。

造物若无意,鬼斧胡为穿。

因兹念长夏,百鸟鸣其巅。

密叶影交覆,疏花开欲然。

箕倨赤双脚,科头手一编。

人迹且莫到,安得世务牵。

管宁既未知,康乐亦寡缘。

我独领其要,请为来者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