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送朱子成之赣州》。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朱子成即将前往赣州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旅途艰辛与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首联“仆仆南中路,穷游亦壮游。”开篇即点明了友人即将踏上的是艰难而遥远的南方之旅,但即便如此,这仍是一次充满勇气与豪情的旅程。诗人以“仆仆”形容旅途的劳顿,却以“壮游”来肯定其价值,体现了对友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
颔联“义能存故友,分不见诸侯。”进一步揭示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在“义”字的支撑下,诗人能够坚守与老友之间的真挚情感,而相比之下,那些所谓的“诸侯”(泛指权贵)则显得微不足道。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暗含着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颈联“五岭天磨蝎,双江地咽喉。”描绘了友人即将前往之地的地理特征。五岭山脉连绵起伏,犹如天际的磨蝎,象征着旅途的险峻;双江交汇之处,既是交通要冲,也是战略重地,暗示着友人此行的重要性与挑战性。
尾联“何心成聚散,吾道正悠悠。”是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人认为,无论是相聚还是离散,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无法强求或改变。在此,诗人以“吾道正悠悠”表达出对人生道路的豁达态度,即使面对离别,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旅途艰辛的理解以及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