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吟

意不若义,义不若利。利之使人,能忘生死。

利不若义,义不若意。意之使人,能动天地。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义利吟》,它探讨了义(道德原则)、利(物质利益)和意(个人意愿)之间的关系。诗中首先指出,利益的力量强大,足以让人忘却生死;然而,利益又比不上道义,因为道义更能深入人心。接着,诗人强调,即使是最强烈的个人意愿,也比不上道义的影响深远,因为它具有改变天地般的影响力。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道德价值的崇尚,认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应坚守道义,因为道义才是人生的最高准则,能够引导人们做出超越物质考量的高尚行为。这种观念体现了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义利观",即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应该以义为先,兼顾利害。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义利吟

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义既在前,利在其间。

舍尔灵龟,观我朵颐。义既失之,利何能为。

尚义必让,君子道长。尚利必争,小人道行。

形式: 四言诗

义利吟

君子尚义,小人尚利。尚利则乱,尚义则治。

形式: 四言诗 押[寘]韵

土木偶人

土木偶人,慎无相笑。天将大雨,止可相吊。

形式: 四言诗 押[啸]韵

大易吟

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损咸见义。

雷风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

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荡,为六十四。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