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师令.人前

斜簪玉导。倚玉台重照。

人来故故不寒温,窣地对、镜中微笑。

正卸诨韝红欲耀。把杏衫轻罩。等閒说遍情难告。

见星眸微掉。漫将银箸拨炉灰,画个字、与伊知道。

还向屏山斜处靠。把鹦哥閒教。

形式: 词牌: 师师令

鉴赏

这首《师师令·人前》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董以宁所作。词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人前的微妙心理活动和情感表达,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感。

“斜簪玉导。倚玉台重照。” 开篇以女子佩戴玉饰、倚靠玉台自照的场景开始,营造出一种华贵而略带寂寞的氛围。女子的装扮和动作,暗示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人来故故不寒温,窣地对、镜中微笑。” 这两句写出了女子面对来访者时的微妙反应。她故意不与对方寒暄,却在镜中对着自己的倒影微笑,这种行为既表现了她的矜持,也透露出她内心深处的某种期待或自我安慰。

“正卸诨韝红欲耀。把杏衫轻罩。” 描述女子卸下装饰,露出红润的脸庞,然后轻轻披上杏色的外衣。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暗示了她情感状态的变化,从外在的装饰到内在的情感流露,形成了一种由内而外的转变。

“等閒说遍情难告。见星眸微掉。” 这里通过女子的眼神变化,揭示了她试图用语言表达的情感难以完全传达给对方的事实。她的眼睛微微闪烁,似乎在诉说着无法言喻的心事。

“漫将银箸拨炉灰,画个字、与伊知道。” 女子用银筷子拨弄炉火中的灰烬,仿佛在寻找一种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心意。她甚至在灰烬中写下了一个字,以此作为秘密的交流方式,进一步展现了她情感的细腻和独特。

“还向屏山斜处靠。把鹦哥閒教。” 最后两句描绘了女子在屏风边倚靠,闲适地教导鹦鹉的情景。这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也是她内心情感的一种寄托和释放。通过与鹦鹉的互动,她找到了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整体而言,《师师令·人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波动和心理活动,以及她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和传递情感的努力。词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百媚娘.为阮亭题青溪册叶,同程村羡门作乍遇

忽见璧人缥缈。鹦鹉呼茶偏早。

迎门桂子才传语,执烛樱桃先到。

半晌出来深福了。洛浦珠光绕。

金线巷头原杳,锦带坊前应少。

暗忆旧观都不似,此际相逢偏好。

乍饮便教斟鹊脑。薄醉扶行悄。

形式: 词牌: 百媚娘

百媚娘.弈棋

小院铜镮双扣。何事堪消残酒。

漫拂玉纹楸局子,赌个今宵无偶。

半局便知郎欲覆。先逐康猧走。若使白头相守。

应是橘中仙叟。一緉态盈娘子袜,输与儿家着否。

输罢犹然第二手。好比吴兴柳。

形式: 词牌: 百媚娘

百媚娘.私语

厌舞樽前双柘。说向枕边灯下。

几见鲛绡亲裹泪,才信侬言非假。

软语商量难待夜。准拟将身嫁。阿母听来应讶。

觅个酒残歌暇。私学长生传密誓,暗觉口脂飘麝。

却更满眶秋欲泻。微润樱桃液。

形式: 词牌: 百媚娘

百媚娘.迷藏

慵把草儿重斗。慵把钩儿私授。

学得双文通内里,捉向小楼前后。

鹦鹉明知花幔覆。消息何曾漏。行处落些红豆。

潜处露些红袖。叶密花深潭未觉,石畔猛听微嗽。

觅到者边何处走。输了鸳鸯扣。

形式: 词牌: 百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