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匡庐排律二十韵

半划青天上,平临朱鸟旁。

雄吞彭蠡阔,势压楚云长。

九江纷缭绕,五岳互低昂。

帝座通呼吸,神功接混茫。

星辰分翼轸,宫观自隋唐。

天池春浸月,瀑布昼飞霜。

灵草三花秀,云屏九迭张。

名山天地在,隐士姓名扬。

披画昔神往,扶筇今兴狂。

登临穷绝顶,顾盼尽遐荒。

遥酹五老峰,累举千琼觞。

回头近北斗,抗手揖东皇。

杏林思董奉,丹灶忆旌阳。

仙驭日来游,香炉气飘扬。

吹笙黄鹤下,倚剑赤龙翔。

小憩远公社,因寻李白堂。

白莲全草没,彩笔半苔藏。

感叹千年事,行回九折肠。

浮生如梯米,幻界总沧桑。

愿向山灵道,相传不死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庐山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感悟。开篇“半划青天上,平临朱鸟旁”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庐山的高峻与辽阔,仿佛它横跨天空,紧邻朱雀星宿。接着“雄吞彭蠡阔,势压楚云长”进一步强调了庐山的气势磅礴,其广阔与威严如同吞没了彭蠡湖的浩瀚,压倒了楚地的云雾。

“九江纷缭绕,五岳互低昂”则通过对比九江的蜿蜒曲折与五岳的起伏,突出了庐山在自然景观中的独特地位。而“帝座通呼吸,神功接混茫”则赋予庐山以神圣的色彩,仿佛它是天地间沟通神灵与自然的桥梁。

“星辰分翼轸,宫观自隋唐”描绘了庐山夜空下的壮丽景象以及历史上的建筑遗迹,显示了其悠久的文化底蕴。“天池春浸月,瀑布昼飞霜”则通过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庐山的四季之美。

“灵草三花秀,云屏九迭张”赞美了庐山的自然奇观与生物多样性,“名山天地在,隐士姓名扬”则表达了对庐山作为名山大川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隐居在此的高人雅士的怀念。

“披画昔神往,扶筇今兴狂”体现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与今日登临的喜悦,“登临穷绝顶,顾盼尽遐荒”则表达了登顶后的豪情与对远方世界的想象。

“遥酹五老峰,累举千琼觞”通过祭祀与饮酒的场景,增添了诗作的浪漫与神秘色彩,“回头近北斗,抗手揖东皇”则展示了诗人对宇宙与自然的敬畏之心。

“杏林思董奉,丹灶忆旌阳”提到了古代的医术与炼丹术,反映了庐山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仙驭日来游,香炉气飘扬”则进一步渲染了庐山的仙气与神秘氛围。

“吹笙黄鹤下,倚剑赤龙翔”描绘了神话般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小憩远公社,因寻李白堂”则体现了对古代文人的追忆与敬仰。

“白莲全草没,彩笔半苔藏”通过自然界的细节,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感叹千年事,行回九折肠”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考。

最后,“浮生如梯米,幻界总沧桑”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愿向山灵道,相传不死方”则寄托了诗人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宇宙的深刻感悟与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深度。

收录诗词(2481)

邓云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林寺二首(其一)

策马寻精舍,东林非旧师。

池空莲社散,塔坏墓门疑。

地忆羁眉处,桥怜笑度时。

远公犹幻迹,人世总堪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东林寺二首(其二)

教衍三天竺,门当五老峰。

人烟行处僻,幽意坐来重。

篱落闻猿挂,溪沙阅虎踪。

唯余池畔水,一为洗尘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琵琶亭歌

九江之下通杨子,九江上接潇湘水。

湛湛青枫江上愁,春心极目伤千里。

湘北朝霏巫峡云,湘南秋色洞庭分。

白蘋暗结三闾骨,班竹轻摇帝女裙。

湘波迢递长沙眇,逐客千年几相吊。

漫道怀王恶直臣,宁知汉主轻年少。

骚人遗泪落浔阳,司马琵琶更断肠。

哀音似倩江流咽,彩笔长悬日月光。

有客扁舟楚水湄,琵琶亭下重相思。

荻花枫叶长如旧,红袖朱颜又一时。

渡江北望长安路,逐客江南近无数。

零落天涯杳不闻,摧残何异商人妇。

古往今来共寂寥,感时怀古旅魂销。

便欲吹笙骑皓鹤,匡庐五老坐相招。

形式: 古风

早雨杏花

万缕千条羃丽华,非烟非雾带朝霞。

妆成乍传何郎粉,墙角如窥宋玉家。

旭日溟蒙迷镜匣,香魂缥缈隔窗纱。

那堪恼乱春心处,语燕啼鹃又噪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