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赋岁暮田家叹闻之者足以戒也

催科里正莫频频,望麦登场更浃旬。

纨裤向来无饿死,黄冠此去罢迎神。

田间作苦谁怜汝,天上调元合有人。

自叹农家消底物,百金斗米便回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催促赋税的官吏不要频繁催缴,因为麦子收割还需十多天。
富贵人家向来不会因饥饿而死,这次我将不再参加迎神活动。
在田间辛勤劳作的人无人怜悯,但天上的神仙或许会调节人间的元气。
感叹农民的生活多么艰难,即使花费百金买一斗米也能带来春天般的复苏。

注释

催科:赋税。
里正:地方官员。
频频:频繁催缴。
望麦登场:等待麦子收割。
浃旬:十天。
纨裤:富贵人家。
黄冠:出家为僧者,此处指作者自己。
迎神:参加迎神活动。
田间作苦:在田间辛苦劳作。
谁怜汝:无人怜悯你。
天上调元:天上的神仙调节人间元气。
消底物:消耗殆尽的东西。
斗米:一斗米。
回春:使事物恢复生机。

鉴赏

这首宋诗《用韵赋岁暮田家叹闻之者足以戒也》是虞俦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现象的忧虑。首句“催科里正莫频频”揭示了官府对农户税收的频繁苛责,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接着,“望麦登场更浃旬”描绘了农民期待丰收的心情,然而紧接着的“纨裤向来无饿死,黄冠此去罢迎神”则以讽刺的口吻指出,权贵阶层即使衣食无忧,却漠视农民疾苦,甚至参与迷信活动。

“田间作苦谁怜汝”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无人理解的同情,而“天上调元合有人”暗指上天应该有所作为,调整人间不平。最后两句“自叹农家消底物,百金斗米便回春”以夸张手法强调了粮食价格昂贵,农民生活困苦,一斗米价值百金,暗示了社会经济的严重失衡,希望以此警醒世人。

整首诗通过描绘田家生活的艰辛,揭示了宋代社会贫富悬殊的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用韵酬翟曾二倅和章(其一)

那得朝朝琼树新,拥炉添炭费乌银。

试呵冻笔还搜句,浅酌香醪未计巡。

过眼年华休恨晚,转头天令即行春。

纷纷桃李谁知问,祇有寒梅是故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用韵酬翟曾二倅和章(其二)

诗成开府让清新,纸扫溪藤笔弄银。

斗转苍龙归北望,日行黄道傒东巡。

人情自是随时变,天意何私与物春。

官里簿书殊未了,不知花事属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甲寅十一月朔旦冬至适值先妣太夫人服阕从吉感而赋诗二首(其二)

维摩应待散花天,无复称觞寿母前。

从隔蓬壶三万里,尚期华表一千年。

弟兄黄发三人在,故旧青云众目怜。

自愧阿奴真碌碌,不妨鉴井又蹁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甲寅十一月朔旦冬至适值先妣太夫人服阕从吉感而赋诗二首(其一)

黄鸡催晓破霜天,起整冠裳拜影前。

又见刺文添一线,谁知泣血已三年。

蟠桃海上今应熟,双橘怀中祇自怜。

未必儿童知此恨,綵衣依旧戏蹁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