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朱云骏所作,名为《春日游读书山怀元遗山先生四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元遗山先生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道德操守以及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
首句“性正气亦正”,开篇即点明了人物的品性高洁,正直的性情自然流露出正直的气质。接着,“跌荡雄幽并”描绘了人物性格中的另一面——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深沉内敛的一面,形成鲜明对比。
“声名世耳食,知己惟一兄”两句,揭示了在世俗中名声往往被误解和曲解,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只有少数几个知音。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声与真正友谊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四十五年闲,毁誉何轰轰”则通过时间的跨度,展现了人物一生中面对赞誉与诋毁时的复杂心境,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外界评价的喧嚣。
“习俗安污流,所葆遂不贞”指出在污浊的社会风气中,保持自身纯洁与忠诚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坚守的坚持。
“锱铢较利害,俯仰随重轻”描述了在利益面前人们常有的斤斤计较与随波逐流的行为,与前文的坚守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价值观。
最后,“所以贵壁立,君子岂好争”总结全诗,强调了像元遗山先生一样坚守自我、不畏争斗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推崇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元遗山先生的怀念,以及对人生、道德、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