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的作品《功德寺观三官感怀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历史往事的追忆与感慨,以及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深沉思绪。
首句“忆昔宣皇游幸初”,开篇即以追忆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一段历史情境之中,仿佛能感受到昔日帝王游历的盛况。接着,“时看水舰戏西湖”一句,点明地点为西湖,通过“水舰”这一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皇家游玩的奢华景象。
“江花海石藏秋浦,杂佩华裾驻玉舆”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之美。江边的花朵、海边的岩石与秋浦的景色相互映衬,而“杂佩华裾”与“玉舆”的对比,则暗示了繁华与静谧、喧嚣与宁静之间的转换。
“天地百年殊感慨,日月三殿自虚无”两句,将视角从具体的景物转向更广阔的时空概念,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里,“天地”与“日月”象征着永恒与短暂的对比,“三殿”则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个重要建筑或象征,其“自虚无”则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不再的无奈与哀叹。
最后,“登临欲下牛山泪,桧柏吟风夕照孤”两句,以个人的情感体验收尾。站在高处,面对自然与历史的双重景观,诗人不禁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与孤独感。“牛山泪”典出《左传》,常用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悲叹。而“桧柏吟风”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与夕阳的孤影相呼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