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宪胡揆少卿赴阙

富贵一鼎味,谓尝须过食。

功名万钧器,负趋少量力。

不胜苦尔体,不厌伤尔臆。

谁能达涯涘,百动靡一息。

古人去我远,独公抱清识。

进退处以道,始终完无隙。

车马切严召,江湖正遥忆。

贤达事如此,贪懦犹且惑。

是岂时俗知,聱牙相缄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梓宪胡揆少卿赴阙》由宋代诗人冯山所作,通过对比富贵与功名、进退与始终,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处世之道的深刻思考。

首句“富贵一鼎味,谓尝须过食”以“一鼎味”比喻富贵,指出追求富贵如同品尝美味,但若过度沉溺其中,则会失去更深层次的满足感。接着,“功名万钧器,负趋少量力”将功名比作承载万钧重物的器皿,强调了功名虽大,但需要足够的力量去承担,否则会不堪重负。

“不胜苦尔体,不厌伤尔臆”则表达了对过度追求富贵与功名所带来的身心疲惫的反思。“谁能达涯涘,百动靡一息”进一步强调了达到理想境界的艰难,即使不断努力,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平静与满足。

“古人去我远,独公抱清识”指出古人离我们遥远,只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认识。“进退处以道,始终完无隙”强调了在进退之间应遵循正确的道路,始终保持完整无缺的原则。

“车马切严召,江湖正遥忆”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开,前往朝廷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怀念。“贤达事如此,贪懦犹且惑”指出贤达之人也会面临相似的选择,而贪婪与懦弱的人仍然困惑不解。

最后,“是岂时俗知,聱牙相缄嘿”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质疑,认为人们往往难以理解深奥的道理,只能沉默不语。

整首诗通过对富贵与功名、进退与始终的对比,以及对古人智慧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处世之道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提出了质疑。

收录诗词(274)

冯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利漕刘忱明复见性堂

鉴蚀磨即明,水浑澄斯清。

杂然外滑销,道在虚中生。

达哉彭城公,养心浩无营。

一觉自复本,妙用皆随成。

性通儒佛间,大抵寂与诚。

云见非见故,执见流为情。

名堂虽取相,證实不證名。

文书每丛委,宾客兹逢迎。

二谛本无碍,安知堂虚盈。

优游寄真赏,接引开群盲。

登堂一开豁,洒然尘劳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谢梓漕李琮献甫寄馀甘

戎南烟瘴地,草木富嘉实。

名果盖数品,馀甘乃其一。

烂漫经暑雨,骈繁向秋日。

颗肥樱缀圆,肤嫩李带碧。

始尝犹馀木,酸涩固可斥。

稍味复土性,华池变琼液。

冷冽祛酒毒,香芬破茶癖。

岂徒杂肴核,自可名药石。

东蜀部刺史,江南夸声迹。

道与荆公合,诗为梅老敌。

边机属未靖,使指烦远适。

绝塞偶相值,慇勤为珍惜。

残菊雅趣尚,啖薤清宴逸。

分甘病漳守,筠筒手封羃。

三年官大道,襟抱尘土积。

语言变为市,风骚荡无迹。

开封命澡雪,一食至六七。

冰霜快口吻,尘坌并疏涤。

古意还五脏,清风生两腋。

与公始邂逅,一言甚畴昔。

生刍感厚意,香草慕前述。

人道成以友,直谅久无斁。

磨厉出锋刃,切磋至圭璧。

诤友本仁义,拂士忘疹疾。

或矫有所正,或投有所激。

始逆济以顺,始疏要以密。

物微可以兴,骚雅固采摭。

公行浩河汉,求效畎浍益。

不为小人腹,俗茹饫梨栗。

不作儿女口,甘滋事餂蜜。

庶几功名会,或在交际出。

相知虽意喻,欲报粗言息。

追继橄榄篇,惭无翰林笔。

形式: 古风

送李献甫知吉州

六经出晚周,日月悬太虚。

几蚀复几明,微茫炎汉初。

清识隐虚粹,高风激贪懦。

翩翩起江湖,泛泛杂凫雁。

发扬始使蜀,奔走非素愿。

郎官虽内迁,相去才一间。

朝廷访耆艾,人物尚清简。

骞腾自兹始,宁虑岁月晏。

区区无足道,乡社久息偃。

未契许投合,相濡念孤蹇。

迅翮举莫追,窘步行辄踠。

把酒难一往,开琴试重援。

别鹤如可弹,新声谢悽婉。

形式: 古风

送上官基察推同年

我蜀君闽中,相去万里馀。

同年皆白头,此别当何如。

君行久或抳,一出无停车。

相忘岂人情,时寄西南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