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西山

紫荆相依倚,绿筱自蒙密。

秋兰涧中花,山果路边实。

沿岗引霜藤,临流坐寒石。

日暮阴崖开,云收远山出。

疏篱尚存菊,荒庭旧垂橘。

丝桐想虚堂,简策居静室。

俯仰今几时,漫然已陈迹。

摩挲苍苔痕,屐齿不可识。

形式: 古风

翻译

紫荆树相互依靠,翠竹丛生遮蔽。
秋天的兰花在涧边盛开,山上的果实散落在路边。
沿着山坡牵着霜藤前行,坐在河边的寒石上。
傍晚时分,阴暗的崖壁开启,云雾散去,远处的山峦显现。
稀疏的篱笆仍有菊花点缀,荒废的庭院旧时挂满橘子。
想象着丝桐琴声回荡在空旷的厅堂,简策书籍静置在静谧的居室。
低头抬头间,时光已逝,一切往事如烟。
抚摸着斑驳的青苔痕迹,昔日的足迹已难以辨认。

注释

紫荆:一种落叶乔木。
绿筱:翠竹。
涧:山谷的小溪。
实:果实。
霜藤:经霜的藤蔓。
寒石:冰冷的石头。
阴崖:背阴的悬崖。
云收:云雾消散。
菊:菊花。
橘:橘子。
丝桐:古代的弦乐器。
简策:竹简或书籍。
几时:多久。
陈迹:过去的遗迹。
摩挲:抚摸。
屐齿:木屐的齿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在此处的闲适心境。首句“紫荆相依倚,绿筱自蒙密”,写紫荆花丛与翠竹相互依偎,形成了一片幽深的绿色世界。接下来,“秋兰涧中花,山果路边实”描绘了涧边秋兰盛开,路边山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诗人漫步山间,沿途欣赏着“沿岗引霜藤,临流坐寒石”的景致,霜藤攀援,寒石清凉,体现了山野的宁静与清冷。傍晚时分,“日暮阴崖开,云收远山出”,夕阳余晖下,山崖阴影消散,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四句转向诗人内心的感受:“疏篱尚存菊,荒庭旧垂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怀念;“丝桐想虚堂,简策居静室”,借丝桐和简策寓言自己的隐居生活和读书之乐。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俯仰今几时,漫然已陈迹”,感慨岁月如梭,曾经的生活痕迹已成往事。

结尾“摩挲苍苔痕,屐齿不可识”,诗人抚摸着斑驳的青苔,鞋印已难以辨认,更显出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山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宋人山水诗的特色。

收录诗词(51)

蔡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读苏州诗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形式: 古风

武夷山中四首(其四)

余昔隐屏北,飘然度岩侧。

谁知神仙居,自与尘世隔。

瑶草霜更青,琪花雪仍白。

横玉叫寒云,万里天一色。

形式: 古风

武夷山中四首(其三)

余昔隐屏南,春风驻征骖。

开门傍水面,结屋依山岚。

千崖互纡郁,万象中浑涵。

居然岁月深,寒花露毵毵。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武夷山中四首(其二)

余昔隐屏西,乘闲卧幽栖。

岩花雪端发,野鸟林际啼。

仙掌神所刓,石崖天与齐。

月华结清梦,啁哳闻金鸡。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