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国荃联

履高惟恐满,治剧若无为,与文正殊轨同归,从政并参黄老术;

来去许自由,疏狂终见谅,待鲰生言情略分,伤怀今有碧山人。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挽联以“履高惟恐满,治剧若无为”开篇,巧妙地将曾国荃的为官之道与处世哲学融为一体。履高而恐满,寓意其在高位上仍能保持谦逊,不骄不躁;治剧若无为,则展现了其在处理复杂政务时,看似无为实则有为的智慧,体现了深沉的政治谋略和高超的治理艺术。

“与文正殊轨同归”,对比曾国荃与文正(通常指文官之正,如文天祥或某位历史上的名臣)虽路径不同,但最终目标一致,强调了曾国荃在政治道路上的独特贡献与价值。同时,“从政并参黄老术”点明了他不仅在政务上有卓越成就,还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内敛与和谐的治理方式。

下联“来去许自由,疏狂终见谅”进一步描绘了曾国荃个性中的自由与豁达,即使行为显得疏狂,也得到了理解和宽容,体现了其人格魅力与社会形象。最后,“待鲰生言情略分,伤怀今有碧山人”则表达了对曾国荃作为一位领导者,能够倾听下属意见,理解并同情他人情感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暗示着曾国荃如同碧山之人,虽已离去,但其精神与影响犹存。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曾国荃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思想家的多重身份与特质,既赞扬了他的政治成就,又凸显了其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是一幅深刻而富有情感的艺术作品。

收录诗词(10)

陈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郭嵩焘联

勋旧侍从而外,有此孤臣,老泪洒灵均,先生久抱忧时策;

群疑众谤之交,独持闳议,罪言伤杜牧,后世应原捧日心。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古今几许人才,贾董之文,房杜之业,陶庾之勋,一个能容兼众美;

江汉长留遗爱,军学有堂,丝麻有局,枪铁有厂,萧规具在愧曹随。

形式: 对联

挽张百熙联

同埽六街尘,记从车笠论交,正我留洛中,君来岐下;

大庇万间厦,共卜金瓯入相,惜神归衡岳,梦冷潇湘。

形式: 对联

贺张百熙60寿联

帝祝康强,天锡纯嘏;功宣平准,勋勒旂常。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