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叶太宜人

天下有至理,大数不可移。

天下有妙理,感应天无私。

吁嗟太母贤,令德女中师。

内助誉已播,教子名并驰。

一朝膺诰锡,冠帔乐清时。

云胡大数临,风波匪人为。

伟哉仁冢嗣,一德表孝思。

颠沛知有母,宁复顾身危。

号顿吁上帝,身代复奚疑。

仗此精诚格,感应桴鼓随。

异梦速匠氏,飞渡瞿塘瀰。

须臾神斧挥,解蹇跻平夷。

贤母幸无恙,顾视喜移时。

全家荷无恙,冥冥显护持。

岂有他谬巧,孝弟通神祇。

始信天人理,居高还听卑。

贤母适数尽,和扁不可施。

巨峡洪涛中,拯溺兹已奇。

五十不称夭,矧已届古稀。

况复多贤嗣,振振并麟儿。

二难尤世罕,勋业期皋夔。

策名垂汗简,显扬端在兹。

含笑九原下,应知靡憾遗。

感此希奇事,相逢重叹咨。

愧乏如椽笔,聊尔陈芜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建为挽悼叶太宜人所作,通过赞美其贤德与孝行,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崇敬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天下有至理,大数不可移”,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改变性,接着指出“天下有妙理,感应天无私”,表达了对天地间神秘力量的敬畏。接下来,诗人赞扬了叶太宜人的贤德,称她为“令德女中师”,并指出她的美德已经广为人知,教育子女的名声也一同驰名。叶太宜人被赐予诰命,穿上冠帔,享受着清平盛世的荣光。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突然,诗人感叹“云胡大数临,风波匪人为”,表达了对叶太宜人不幸遭遇的惋惜。接着,诗人赞美了叶太宜人的孝行,称她能在颠沛流离中不忘母亲之恩,甚至愿意以身代母,体现了深厚的母爱。诗人认为叶太宜人的精诚感动了上天,因此得到了感应,梦境中的奇迹得以实现,帮助她度过难关。

最后,诗人感慨于叶太宜人的贤德与孝行,认为这正是天人相通的道理所在。尽管叶太宜人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但她的事迹将永远被人铭记,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诗人以“含笑九原下,应知靡憾遗”表达对叶太宜人无憾离去的安慰,并以“感此希奇事,相逢重叹咨”表达了对叶太宜人非凡事迹的赞叹。面对如此深沉的情感与哲理,诗人自感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只能以“愧乏如椽笔,聊尔陈芜词”谦逊地结束。

收录诗词(2)

陈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浴日亭

黄木湾头古野亭,亭虚俯槛吞沧溟。

扶桑遥报日将起,洪轰海底鱼龙惊。

细濯咸池真皎洁,不比寻常乍明灭。

悠悠燠照遍垓埏,风檐蔀屋皆澄澈。

昔唐最重虞渊功,尘埃洗尽依旧红。

会得何须赤绳系,自有擎手回苍穹。

夸父邓林徒扰扰,鲁阳三舍应未了。

晋人见说寡君须,岂知线量终缥渺。

狂夫炙背献至尊,烈士曝书遗儿孙。

世事浮云祇如此,我爱古来铭浴盘。

亭去波罗犹咫尺,庙神相对遥相忆。

朝捧清光荡祲氛,暮绕馀辉江震击。

效灵宣秘护濠城,蛟腾凤舞黄河清。

果然羲驭寅宾旭,万国山河属大明。

形式: 古风

厓山吊古

矗矗丛祠隐隐碑,荒陵何处到今疑。

伤心岭海浮征舸,回首陈桥捲战旗。

一木可能支大厦,千金无计赎孤儿。

翠华黄屋空尘迹,绿水青山似旧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孝节坊

繄先烈妣仰何氏,佑启后人昭二美。

因心淳笃孝于姑,坚贞弗贰从夫子。

夫子明经荐省闱,云胡遽驭红云里。

奔走悲号逆旅魂,关山迢递心千里。

寒灯寂寞守空闱,蘋藻时修中馈事。

不期姑疾在膏肓,早暮走穷卢扁技。

引刀割股和汤剂,一死报之吾分耳。

此时此心天所知,果然沉疴旋即起。

孝思贞节古难兼,矧在女流能有几。

节媲共姜孝过之,诚堪追彼太任姒。

旌书束帛下彤廷,系节标扬重青史。

华表亭亭屹一方,声名赫奕流千纪。

形式: 古风

凤台秋霁

清秋吟社色,宋玉不胜情。

风急猿声碎,天高雁字横。

井梧和露下,砧杵杂笳鸣。

酌上桐梢月,黄花香满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