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

江城秋色净堪怜,翠柳鸣蜩锁断烟。

南国新凉歌白苧,西湖夜雨落红莲。

美人寂寞空愁暮,华发彫零不待年。

莫去倚阑添怅望,夕阳多在小楼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文徵明的《新秋》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日图景。首句“江城秋色净堪怜”,以“江城”点出地点,秋意清冷而引人怜惜。接着,“翠柳鸣蜩锁断烟”通过翠绿柳树和蝉鸣声,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远处的烟雾似乎被蝉声所阻隔。

“南国新凉歌白苧”转而写到南方初秋的凉意,白苧(白色细葛布)暗示了轻薄的衣物,反映出人们感受到的微凉。下一句“西湖夜雨落红莲”则想象西湖夜晚的雨打红莲,增添了画面的湿润与凄美。

“美人寂寞空愁暮”借美人之愁,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黄昏时分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华发彫零不待年”进一步揭示了岁月无情,白发早生,让人不禁感叹青春不再。

最后两句“莫去倚阑添怅望,夕阳多在小楼前”劝慰读者不必徒增伤感,因为夕阳美景常在小楼之前,暗含着对生活哲理的领悟:即使面对人生苍老,也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新秋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富有诗意和哲理。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履仁独留治平寒夜有怀二首(其一)

遥遥治平寺,乃在楞伽麓。

之子神情秀,空山裹云宿。

月冷石林清,孤眠岂能熟。

还持一束书,起傍梅花读。

灯昏夜参半,饥鼠鸣古屋。

凄风西北来,吹堕檐间木。

感此霜露繁,坐觉芳华促。

少壮曾几时,岁月在空谷。

念子隔重城,何能慰幽独。

形式: 古风

立春日迟道复不至

东风吹綵燕,晓色动帘旌。

迟子不时至,南楼春自生。

裁诗供帖子,阁酒听啼莺。

白日流云暖,梅花初雪晴。

閒窗落香烬,残火宿茶铛。

败叶鸣阶戺,分明识履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采莲图

横塘西头春水生,荷花落日照人明。

花深叶暗不辨人,有时叶底闻歌声。

歌声宛转谁家女,自把双桡击兰渚。

不愁击渚溅红裳,水中惊起双鸳鸯。

形式: 古风

秋兴(其一)

浮云奄忽互相逾,北首长安万里馀。

灞上将军真戏尔,回中消息近何如。

祥麟谁见游郊薮,塞雁空闻有帛书。

泽国西风秋正急,有人东望忆鲈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