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梦轩诗次孺允韵

王生思妙道,独居自相羊。

乃以清梦语,揭之在幽房。

处世实大梦,于梦差为长。

扰扰无时清,真精且沦亡。

孰能寡嗜欲,引之大觉乡。

鲁侯一何愚,欲往忧无梁。

太清日渊澄,中有生者忙。

吾闻接舆言,斯岂大无当!

古之得道者,夏能造冰凉。

西方有圣人,清净闻身香。

飞龙游上天,至冬乃伏藏。

谁知疑黄泉,可以登大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归有光所作,名为《清梦轩诗次孺允韵》。诗中描绘了主人公王生对“妙道”的追求与思考,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诗开篇即点出王生对“妙道”的向往,独自居住在幽静之地,以清梦作为探索的途径。接着,诗人将人生比作一场大梦,指出在梦中或许能找到一丝清醒。然而,现实中的扰扰纷纷却让人难以保持内心的清明,真正的精神可能因此而消逝。

诗人进一步提出,能够减少欲望,引领人们走向真正觉醒的境地。然而,鲁侯的故事则提醒人们,即使有此愿望,也可能因缺乏正确引导而陷入困境。诗人以“太清日渊澄”比喻宇宙的深邃与生命的忙碌,暗示着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最后,诗人引用接舆的话,表达对“大无当”的质疑,即对世间普遍认知的怀疑。并提到古代得道之人能够创造冰凉的夏天,西方圣人清净之身散发香气,飞龙在冬天藏匿,这些都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力量和智慧。同时,诗人也提出了对生死的疑问,认为黄泉之下可能通往大皇,暗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超凡与世俗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宇宙和生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妙道”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20)

归有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字:熙甫
  • 籍贯:江苏昆山
  • 生卒年:1506~1571

相关古诗词

清梦轩诗再次孺允韵

汗漫恣容与,寥廓任徜徉。

小搆非广厦,幽栖获便房。

图书委鱼蠹,庭砌杂兰芳。

境寂群动息,神怡独寐长。

栩栩意象适,遽遽物化忘。

于此观世俗,迫隘非吾乡。

玉玺谬通汉,金瓯会圮梁。

窃带固云扰,衔发亦以忙。

瞡瞡容自嵬,喋喋冠何当!

恍如乘叆叇,泠然御清凉。

钧天聆广乐,玄都闻妙香。

缪昔骋骏往,简后书史藏。

终惭在三季,未可儗九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山茶

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

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

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

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

梅君特而洁,乃与夷叔同。

形式: 古风

东房夹竹桃花

奇卉来异境,粲粲敷红英。

芳姿受命独,奚假桃竹名。

昔来此花前,时闻步屧声。

今日花自好,兹人已远行。

无与共幽赏,长年锁空庭。

昨来一启户,叹息泪纵横。

形式: 古风

火鱼

水畜非昔种,火鱼自新肇。

仅以数寸奇,忽见五色皦。

勺水停渊澄,方池恣回绕。

春雨生绿萍,秋风梦红蓼。

真于盆盎中,独觉江湖淼。

每看银鬣起,时睹宝尾掉。

濡沫蹄涔宽,吞舟坳堂小。

少年共咄叱,穷日相戏嬲。

饲虫疲僰童,汲泉困王媪。

海上家尽然,吴中时仿效。

谁思闻鹤唳,直比象龙扰。

此物多变幻,为状异昏晓。

鲜妍骇羽化,憔悴怅色皫。

物理呈怪象,天宇信奔鸟。

何者为妖祥,何者为吉兆?

天子今万年,皇图日绵绍。

沧海竟清晏,小夷悉刳剿。

周山进白鹿,霜毛何皎皎。

会当长此鱼,贡之跃灵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