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诸郡守一同游览云林禅寺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禅意。首句“为约禅林兴便倾”,开篇即点出此行的目的地——禅林,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热情。接着,“况逢地主共题名”一句,既指遇到了当地的主人,也暗示了与自然、与禅寺的和谐共处。
“笙歌入院还穿竹,野服披云更拉僧。”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游览时的场景,音乐与歌声在寺院中回荡,穿过竹林,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而“野服披云更拉僧”则进一步强调了与僧侣的互动,以及在自然与宗教氛围中的自在体验。
“山阁松风飘远磬,石床花影暗残经。”这两句则将视线转向了寺院内部,山阁之上,松风轻拂,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与石床上的花影、残经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最后,“幽怀欲访支公远,一夜虚无对佛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希望在夜晚的寂静中,与佛灯相对,深入思考,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游览过程中的自然美景、人文活动以及内心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追求。